第35章 真雄主不惧流言,太孙于此布恩情(2/3)
龙刀,朱标依次将其塞入葫芦。
和之前收取蓝红双龙刀不同,许是达到神剑葫芦承受上限了,紫金双龙刀塞进去后,神剑葫芦有些不受控制,时而变大,时而变小,时而左蹦右跳,时而飞来飞去。
父子俩等了一阵,神剑葫芦终于不跳了。
朱元璋和朱标定睛一瞧,神剑葫芦的外形和之前并无多大区别。
只是盘在葫芦上的九条赤龙纹饰变得更加活灵活现,仿佛下个呼吸就要飞走似得。
“父皇,我怎么觉得……?”
“咱也有这种感觉,难道咱孙儿的预期要被实现?这神剑葫芦会进阶成镇国神器?”
“可是您那里的……。”
“嘘。”
“明白。”
……
倭奴固然面积广大,相较大明依旧不够看。
皇帝说要开恩科选进士,然后派去倭奴当官儿,不过是万般无奈之后的做法。
事实是大明建国十九年来,举办过数次科考,诞生了大量进士、举人、秀才。
而举人相当于官员预备役,只要考中就有机会做官。
朱雄英带领将士拿下倭奴,便是给他们的机会。
一百多个县啊,每个县光七八九品官员就得五六个。
算上州、府、省的高级官员,直接提供的岗位得近两千个。
而像是典史、检校、司狱等不入流官职,更不必说,足够塞下一大批人。
举人功名的士子当然不可能一上去就当大官儿。
可他们能在内地顶一些经历、知事、县丞、教谕之类的官儿。
被顶的官儿则能漂洋过海去当知县、知州。
而二三四品高位,四个省起码也能增加好几十个,如左右布政使、都指挥使等。
许多在朝廷多年没挪窝的官儿也能往上爬一爬了。
对于太孙,他们岂能不感激?
皇帝的圣旨早于这些人到达倭奴。
得到皇帝首肯,朱雄英第一时间下令斩杀所有俘虏和投降倭奴将士,并株连各大地方名门大族,杀的是血流成河,哀声连天。
平民士兵的家中在死者死后倒还能哭一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