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真谋主进退得宜,假高僧满心算计(1/4)
宋濂点点头:“那就由臣为太孙师吧。”
不等皇帝答应,宋濂自顾自说:“太孙如此天才,读书明理乃最适合他的道路。
皇上却因水陆大会将开,而要在佛门之中为其寻找良师,未免随便了些。
好在事情还没定下,现在改还来得及。”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爱卿,你真不愧是耍嘴皮子的,愣是说的咱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
“臣有罪。”
“好了,咱恕你无罪。”
“谢皇上,那臣就告退了。”
“你要去哪儿?”
“自然是去教太孙读书。
皇上放心,虽然大本堂暂时不宜教学上课,但其它闲置宫殿、花园、水亭、过道,哪里都可以当作课堂。
臣保证不会耽误教学进度。”
说罢,宋濂就要离开。
朱元璋再次翻了个白眼:“好你个老东西,跟咱来这套是吧?
咱明确告诉你,当年太子已经跟你们学儒了,所以太孙肯定不能再学儒。
不然咱大明还不得早晚变成那个谁都可以欺负两下的大宋?”
“皇上慎言,儒家……。”
“好了,不必说了,太孙师之事咱自有主意,你们管好自己的事情。”
宋濂虽然敢于直谏,甚至跟皇帝耍无赖,那是他摸准了皇帝脾气,和那些动不动要死要活威胁皇帝的官员还是有很大不同。
见老谋深算的皇帝主意已定,宋濂眼珠转了转,似乎明白了什么,不复多言,告辞离开。
他这个文坛泰斗一出宫,那些心心念念想把太孙培养成儒家拥趸的官员们立刻围了上来。
宋濂却不多言,挤出人群,径直回家去了。
“这个老狐狸,还是这么精明。”稍后得知消息的皇帝佩服一笑,吩咐道:“宋濂想收太孙为弟子的消息,也尽可能传出去吧。”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了然:“皇上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
于是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太孙朱雄英作下《竹石》一诗,因而被大儒宋濂看中的消息,便已传遍天下。
就连高丽、东瀛等国也略有耳闻。
……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