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申后推宜臼,内史荐姬友(3/4)
申后见无法说服姬宫湦,只能转移话题。
“大王,宜臼日渐长大,正值明礼年岁,可否携之同行?”
“那便随着孤王吧。”
姬宜臼露出笑容:“孩儿多谢父王成全!”
姬宫湦叮嘱道:“回去好生准备,切莫丢了大周宗室的脸面。”
姬宜臼十分乖巧:“孩儿定当谨遵父王教导!”
申后总算心满意足,领着姬宜臼起身告退。
内史冂的笔刀飞快舞动。
“三月,王见申后及太子于林,言谈甚欢。”
百花林重归静谧。
寺人尨小声道:“大王,申侯不得不防。”
姬宫湦颇为无奈。
“孤王早已知晓,当务之急,仍是稳住局势,尔后再设法破局。”
内史冂突然放下笔刀:“大王若有妙策扫清寰宇,臣有一人可以举荐。”
“何人?”
“王叔郑伯与先王同胞,为人持忠秉善,可堪大任。”
姬宫湦灵光一现。
这个王叔郑伯,正是名噪古今的郑桓公姬友。
犬戎攻破镐京时,只有他领兵前来救援,后因孤军作战折戟沙场。
“郑伯如今在何处司职?”
内史冂道:“郑伯曾领司徒之衔,后不忍虢石父污秽朝堂,岁初远避封地。”
姬宫湦颔首道:“寺人尨,宣郑伯回镐京,孤王另有任用。”
寺人尨当即着人传令。
便在此时,突然有一名头顶长羽的甲士,急匆匆地跑进百花林。
内史冂连忙退到一旁,斧钺甲士也纷纷让路。
长羽甲士来到姬宫湦跟前。
“启禀大王,骊山戎突然兴兵进犯。戎主黙裹挟上万奴隶与无数牲畜,现已抵达滋水,弭侯与杜伯紧急求援。”
姬宫湦听得有点晕。
寺人尨急忙献上镐京堪舆图,点出上述地名所在位置。
滋水,便是后世的灞水。
距离镐京不足八十里,为镐京东面屏障。
弭国与杜国均为滋水河畔的小国,总兵力只有两千人。
倘若骊山戎渡过滋水,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