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蔡家百年清白,才女蔡昭姬!(1/4)
这大儒蔡邕出身士族大家,蔡家早在他六世祖时便进入了官场,到他这已经百余年了。
蔡家那最初开始发迹的六世祖蔡勋颇具贤名,而最重要的是蔡勋奠定了蔡家清白的百年家风。
蔡勋在儒家盛行的时代,却喜欢黄老之学,在汉平帝时做了郿县县令,以休养生息之策主政一方,政绩斐然。
后来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对能臣名将大肆加封,以笼络人心。小小的郿县县令蔡勋竟然入得王莽法眼,授以厌戎连率之职。
厌戎连率,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奇怪,其实也就是陇西郡守。
陇西并不是什么大郡美郡,穷乡僻壤的地方,但对于蔡勋和蔡家,这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郡守是两千石大员,与郿县县令虽然只差一级,但这一级却是大多数官吏终生无法跨越的鸿沟。
在那个年月的察举制下,只有两千石郡守有资格察举人才,向中央推荐官吏。
可以说,两千石的郡守说谁要当官了,那谁便当官了。
这种权力每年可执行一次,假如一个郡守任职十年,那么便可举孝、廉共二十人。
这二十人便认郡守为举主,以后但有差遣,无有不从,违逆不从的人,此后本人会被整个士族厌弃,家族的名声也会一败涂地。
而此时蔡勋的面前便摆着这样的郡守印绶,他接受了,那么蔡家向士族门阀的目标便迈出了第一步。
但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蔡勋拒绝了。
蔡勋感叹道:
“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
其实意思就是既然是汉室的官员,我蔡勋为汉室而死也是应该的。当年曾子连季孙的礼物都不肯接受,何况我现在是要背叛汉室侍奉王莽呢?
蔡勋这是不给当朝天子——王莽的面子啊!
为了逃命,蔡勋带领家人遁入深山里躲避。当时不接受王莽任命的还有鲍宣、卓茂等人,都是一世之杰。
蔡勋虽然没有给蔡家带来实际的利益,但他留给了后人清白的家风和绝佳的名望。蔡家因此受到士族崇敬,累世为官。
后来的蔡家发展为经学之家、书香门第,蔡邕的父亲蔡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