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开垦农田(3/5)
个可以测量容积的工具就做好了。
秦鸣将其命名为方升,无论什么,把它装满就是一升。
最后是设计重量工具,关于这个其实很简单,有两种方法。
第一,采用长木棍,然后将一条短绳绑在木棍的中央,木棍左右预留的都是同样的长度,选取一根位置,一边放要称量的物品,另一边放砝码即可。
第二种方法也差不太多,只是木棍变成木板,绳索变成一块石头。木板放在石头上,使双方保持平衡,接着同样是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
两种方式,最重要的就是砝码。
但这砝码怎么做,如何保证每一个砝码的重量都是一样的,可让秦鸣犯了难。
他绞尽脑汁想了一晚,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那就是用石头雕刻,后世印象里的砝码都是金属做的,大焱部落没有金属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第二天,秦鸣就到河边去摸鹅卵石。
从小到大搞了几十块带回部落。
接着他开始挑选和雕刻,自我感觉最像一斤的鹅卵石被刻上“一斤”的字样,后面的石块均以它为标准,放在称量工具的两边,如果重了就用骨头凿子砸掉,直到称量双方的重量一致为止。
这个工作可不容易,秦鸣整整干了一天才弄好了10个一斤的砝码,接着继续用石块弄2斤、5斤、以及10斤的砝码,最重的是20斤。
等做完这一切,已经是3天后。
趁着傍晚休息的时间,秦鸣将自己搞出的这套度量办法教给部落众人。
部落众人都傻眼了。
这啥玩意啊!
虽然理解了,但还是不会用啊。
这个“不会用”主要是体现在记录的问题,他们都是绳结记事,根本记不了太多的东西,秦鸣搞这一套办法虽好,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记录。
这就是没有文字的弊端
为此秦鸣决定利用傍晚休息的时间在部落里开展扫盲运动,将后世的阿拉伯数字、简体字教给大焱人。
除此之外,日常的训练也不能停止,只是早晚两次集训,变成了早晨一次。
这3天以来,黄熊人还算老实,没有出现逃跑的情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