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三马同槽(1/4)
科举考试各科的前十名,都有面见刘逸的机会。
待考生上殿时,刘逸再仔细观察观察这个孙仁。
看完了武科,刘逸又继续翻阅文科。
当他看到文科状元的名字时,双目猛然一缩。
文科魁首,上面赫然写着‘河内司马氏,司马懿’。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吗?’
刘逸征战这么多年,一直没有遭遇河内司马氏的子弟,他甚至将司马懿这个晋国之祖给忘了。
没想到当刘逸一统中原,大兴科举的时候,司马懿又不声不响的出现在刘逸视野中,并且是以科举状元这种惊艳的方式出现。
‘司马懿…为什么要如此行事?
他不是深谙韬光养晦之术吗?’
刘逸略一思索,似乎又理解了司马懿这种看似反常的举动。
在刘逸上一世的时候,司马懿一直蛰伏静待时机,屡次拒绝曹操的招揽。
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担任大汉丞相以后,强行征辟司马懿为麾下的文学掾,司马懿才开始走上仕途,从而一步一步攀至权力顶峰。
司马懿这样的开局,与诸葛亮的三顾茅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欲拒还迎的方式来得到君主的重视。
可刘逸今生的局面与他上一世不同,现在天下大半都落在刘逸手中,哪怕是孙权、刘备联合在一起,也很难与刘逸争锋。
如果顺利的话,刘逸很可能在数年之内结束天下的战乱,一统江山。
到时候大汉人才鼎盛,各个重要位置都被刘逸的功臣占据,司马懿再想上位可就难了。
哪怕他再是博学多才,也可能一生都爬不到太高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就要趁着刘逸第一次兴科举的机会一鸣惊人,跻身大汉朝堂。
按道理来说,刘逸第一次用科举的形式招募人才,一定会对司马懿很重视,甚至像收陆逊为弟子那样,把司马懿收为弟子也说不定。
可惜,刘逸心中对于司马懿十分厌恶,在前世读史书的时候,刘逸就很不喜欢司马氏。
司马老贼指洛水为誓,刘逸每每读来都觉得分外恶心。
上一世的五胡乱华,更是与司马氏建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