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气运丹田的运用(2/6)
们的肾。
原来,我们的肾,中医认为有封藏之能。这个封藏之能的表现,除了固精射精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纳气。肾气强,纳气有根,则肺的肃降之能才得以正常实施。
若肾气收纳无权,则肃降不及。
因此呼吸这件事,必须“入腰入肾”,才算最好。这样就意味着肾发挥了纳气之功,肺气才得以肃降,宗气才得以下行,元气才得以滋养,一身之气才得以周流。
一身之气的周流正常,脏腑功能才会正常,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这就是所谓“呼吸入腰,百病全消”。
普通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深呼吸,深呼吸的时候,不但胸廓扩张,腰部,尤其是双肾处也要有力扩张,感觉如气入腰,使得呼吸深远绵长,好最大程度地发挥肾的纳气之效。如此,可以让宗气下行,于元气交融。
我们每天在空气比较新鲜的地方,做深呼吸200次,日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但遗憾的是,生活中能主动这样做的太少了。大部分人,只是浅浅呼吸而已。
这不得不谈到腹式呼吸,其实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腹式呼吸有独特的祛病延年之奇功,于是创造了“吐纳”、“龟息”、“气沉丹田”、“胎息”等健身方法。
唐代名医孙思邈对腹式深呼吸尤为推崇,他每天于黎明至正午之间行调气之法,仰卧于床上、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拇指节,距身四五寸,两脚相距四五寸,数数叩齿饮玉浆(唾液)。
然后,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久住气闷,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务使气尽,再从鼻孔细细引气入胸腹。这种腹式深呼吸,吐故纳新,使人神清气爽。
明代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旨》中写有养生十六字令:“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十六字秘诀,包含了提肛、咽津、腹式呼吸三种保健练功方法,是祛病健身延年的法宝。
以上包含由古代中医学、养生学等带来的教法与讲解。
————回到正文————
然而悦晶布窕听完李鲁目所讲依旧表现出不信且不屑的表情,就好像觉得华夏许多所谓古文化知识都是骗人的,真正值得学习要么就是一些玄学与被证实可用的中医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