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章 有先知更要先觉(1/2)
怀揣七千多巨款,陈厉回了学校。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陈厉也忙了起来,上课,去学生会帮老师处理工作。
当然,陈厉也在关注大事,现在他有了一点本钱,就可以想办法借大事件赚更多的钱。
80年华夏发生了十几件大事,陈厉关心的只有几件。
一是华夏智库,科技摇篮的华关村的诞生。
1980年10月,华夏高科技产业开始在华关村艰难创业。
如今华关村称为“华夏硅谷”,那里有著名的学府,科研院所云集,人才相对集中,还有闻名全国的电子企业和电子贸易。
然而,在华关村创办之初,华关村的名声不那么好,被人称为“倒爷一条街”、“骗子一条街”。
当时在中关村“电脑挤了豆腐脑”。
据人民网资料记载,1980年10月23日,在华科院物理所一间小小的平房仓库里。
陈春先创办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诞生,成为我国内地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
当年,赋予这位44岁核物理专家破冰勇气的,是一个大大的梦想:“要把中关村建成‘华夏硅谷’!”。
1984年,京海、四通、信通、科海相继成立,被合称为“两通两海”及后来非常著名的幻想公司相继诞生,“华关村电子一条街”初具规模。
后来这里也走出了现在的“京东集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陈厉可以趁着华关村刚建立,名声还不好的时候,买下华关村位置较好的房子。
二是经济特区的建立。
华夏在鹏城市、珠江市、汕市和鹭岛,试办经济特区。
试行学习香港土地招租收取土地出让金的方式积累办特区的建设经费方式。
陈厉最关注的是鹏城,鹏城毗邻香江,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其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吸引外资兴办企业。
很多国外先进的东西,最先流进华夏的地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