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酝酿(2/4)
员亦无好感,克勤兄不觉得,这倒有几分太祖风范吗?”
“恰恰因为如此,才……令人忧虑。我看这齐宽之案只是号角,东宫之本意应是天下间的豪强、官宦都应让出自己的土地。可这,就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了,怕是会动摇国本,以致不测啊。至于阁老说有几分太祖风范,确实如此。”
不与士大夫共天下?李东阳心里想着,坏了,合该不是要来一次熙宁变法吧?
当年宋神宗和群臣讨论变法事宜。宰相文彦博反对,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宋神宗问: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就是说,变了法,对百姓好啊。你们这些每天都是老百姓的士大夫为啥不高兴嘞?
于是文彦博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意思就是,我们才是帮你干活儿的!
不过从李东阳这些大儒的角度来说,擅自变法,确实会引起动荡。
“若得机,我愿向殿下进言一试。”
“若不准呢?”
程敏政吃过太子一两次亏了,正如先前所言,那个人,不纳谏。
不纳谏在儒家的观念里,可是一个昏君的标志啊。
李东阳是真的带着忧愁,“若是不准……便是只有让殿下知道不行了。”
可怎么让一个太子知道自己错了?
这,他们两位心里都该有数。
其实他们两人这段对话已经是三月时的事了,
当时齐宽之案刚刚发生,引起了内外关注。
大约也不止他们两位,
朝中的大臣们在齐宽死之前就有点担心自己的安危,但这种话怎么好说出口,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这种担心,就变成了担心殿下存了这种想要变法的思想。
不然为何如此坚定的杀齐宽?
而且大张旗鼓的派了这么多重臣前往各地专办此案,要求的就是一定要把田地分到百姓的头上。
弘治皇帝那边,大概是四月初的时候第一次收到针对太子的奏疏,
奏疏言道:储宫,天下之大本也。储教,天下之首务也。自古论有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