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加强中央(2/6)
说这个问题在他登基之初还并不明显、他对此也感受不深的话,在神迹降临、展示了大汉之后几个朝代的太宗故事后,就相当明确了。
同样姓刘,凭什么你能够称帝,我不能呢?我的力量,同样不弱啊!
汉朝初年。
刘邦对此也很无奈,他的方案是三方制衡,以此维持大汉的平稳,这套方案相当行之有效——起码在刘盈死之前还是很好用的。
但是刘恒,却不能沿用这一方案,毕竟,外戚的力量他是缺失的,而功臣集团的力量还因为拥立新帝有所上涨,因此,除了同姓诸侯王,他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抽了抽嘴角,讲汉文帝的故事,为什么要把他提一嘴?
不过,这些同姓诸侯王的问题倒是没有说错,他在这一点上早早就做了准备,削藩、荣养等手段已经用上了,此时大明的藩王可对朝廷根本做不了什么。
唐朝,武德年间。
李渊再次一口气哽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让他胸口生疼。
为什么要再次提起来这件事?为什么还要再往他伤口上戳一刀?
他难道不知道吗?他不知道给二郎那么多权力、地盘会产生问题吗?他难道没有读过史书、了解同姓诸王的危险吗?
可他有什么办法!二郎那么多功劳,他还能直接无视吗?
虽然他当时确实没有立二郎为太子,但是那不是想着老大嘛……
【刘恒封了哪几个诸侯王呢?】
【他先是立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
后来,又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又徙封为淮阳王,后徙封为梁王;刘参为太原王,后徙代王;刘揖为梁王。】
【除去三个皇子外,其他都是刘氏宗室,包括刘恒的兄弟之子。】
【这样的做法虽然让同姓诸侯王拱卫皇帝的力量提高,但也助长了一部分心怀不满之人的力量,代表人物就是济北王刘兴居。】
【刘兴居是谁?他是刘邦长子刘肥的三子,他的长兄就是当时大有继位希望的刘襄,他的二哥就是被封为城阳王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