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稳固皇位(2/6)
己所想的政策和制度。
就像这次立太子的事情,刘恒还是让大臣多次劝说才决定,这是真实的吗?他或许不是很想太早立太子、想要观察观察儿子,但后面把吴王、淮南王等人拉出来作为“贤明之人”的例子,就绝不是这个意思了。
后面,还让大臣们再三举例子嗣传承的例子……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和太子刘启对视一眼,神色淡然。
他当初确实并没有对这个儿子有太多宠爱,立这个儿子也是因为时局需要、以及他是当时的长子——不过,经过这些年来的观察,刘恒倒是对于刘启的天分和能力颇为惊喜:这是个好苗子!
况且,他还生了武帝这个好孙子,汉家三代已经是可以预见的辉煌。
既然如此,他还有什么不满的呢?
刘启也像他父皇一样非常平静,他早知道自己这个太子之位的由来。不过这又有什么问题?
反正,成为太子的是他,他也会一直稳稳当当地在太子之位上坐着,直到他也登基称帝。——刘启是很自信的,这一点倒是和他的好儿子颇为相似;他也很清楚,只要自己的能力够强,父皇绝对不可能改变太子、日后的天子人选。
他们大汉就是这样。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康熙莫名其妙,他立太子当然是国朝一等一的大事了!这有什么可争辩的?
他开始回忆历史上的诸多王朝,是哪个王朝和皇帝把立太子当做儿戏了?
【那么,立的这个太子是谁呢?】
【是刘启,刘恒的“中子”,文景之治中的汉景帝;他的母亲是窦姬,也就是日后的窦皇后、太后、太皇太后。】
【为什么没有立嫡子或者长子?因为他们都已经死了。】
【在刘恒进京前,代王后和她所生的三个或者四个儿子都已经过世——没错,代王后,至于这位代王后姓甚名谁、谁家女子、何日生何日死一概不知,她的儿子的诞生和去世时间也毫无记载,同样不为人知的,还有他们的坟墓所在。】
【立了刘启为太子后,刘恒就把太子之母窦氏立为了皇后,又将将军薄昭封为轵侯。】
汉朝初年。
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