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汉太宗(4/6)
总也能有一个能够作为参考的继承方式。
可汉朝没有参考的对象……
【高皇帝刘邦起兵之时,就已经四十八岁,历时七年统一天下。可即便如此,他的儿子们除去长子刘肥外,包括他和妻子吕雉的儿子在内,俱都年岁尚幼。】
【而刘邦登基之后,面临的问题极为复杂:为了保证汉家天下的稳固,他采用了分封,但为了大一统,他并不想放弃郡县,于是形成了分封和郡县并行制。在天下划分郡县的同时,还分封了不少异姓诸侯王。】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待天下基本稳固,刘邦就开始着手铲除异姓王,又把自己的子嗣封王,让他们拱卫刘氏江山。】
【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刘邦的年纪实在不小了!】
【加之数年的征战,他的身体情况并不容乐观。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称帝八年后,刘邦就驾崩了,而在那时,刘邦成年的儿子只有长子刘肥,与吕后的儿子刘盈不过十六岁,其余的儿子最大的,也堪堪十岁。】
【在这样的情况下,继承人的选择就格外重要,一不小心,汉朝就可能如秦朝一般二世而亡,或者,皇帝变成如后来的周天子一般的吉祥物。】
秦朝。
自己的猜想被印证,大秦当真是二世而亡!
亡于那个愚蠢又贪婪的胡亥!
看了这么多皇帝,加上之前的各国国君,嬴政其实并不是很在意胡亥登基的方式是否正当,只要他有足够的手腕,又有眼光和能力,那么,即使政变上位又如何?
相反,若是有人能够凭借自己的手段自行登基,反而还要被嬴政夸一声有能力。
可胡亥?
至于说神迹中汉朝的太子问题,这能算什么问题?
先看儿子的能力,都差不多的话,自然选择年纪长一些的;还有就是母亲的能力,这些皇子基本都年纪不是很大,那么母亲的水平就极为关键,要是是一个毫无政治素养的人,那就是灾难。
要是母亲有足够能力,让太后摄政也没什么问题,反正大秦之前也有过,效果也不错。
何况,要是这个太后有一定的母家,还可以通过外戚、刘姓诸王、功臣异姓王三方形成一个平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