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冶铁第章 战术与马匹(2/6)
见到神迹中被杜诗研制出来的水排,刘秀心情大好,不愧是他一直看好的俊才,有如此成就,当重重嘉赏才是。
唐朝,贞观三年。
对于神迹提到铁器和冶铁,众人倒是都很赞同。
“我大唐有铠甲兵器,那些地方贼子没有,这倒是事实。”长孙无忌想起之前的各方势力,道。别的不说,很多农民军确实缺乏铠甲兵器,并非没有,但数量很少,远不能和唐军精锐的披甲比例相比。
虽然唐朝初立,各方面都还在建设,但唐朝还是有一定人马铠甲的储备的,装备齐一支甲骑具装并不困难。
其余人与汉武帝刘彻一样,更好奇神迹中的种种描述,关于“碳”——烧炭在此时已不新鲜,而这个“碳”就是“炭”字多了一个“石”的偏旁,这二者是否有所联系?为何“碳”会存在于铁之中?
【而在南北朝时期,灌钢法出现,登上了炼钢的舞台。而灌钢法也区分了生铁和熟铁,“杂炼生鍒作刀镰者”,生就是生铁,鍒就是熟铁,将生铁熟铁杂糅,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这种方法炼出的钢也被称为“宿铁”。】
画面中,工匠先将生铁炒成熟铁,然后与新的生铁一同加热,而生铁先于熟铁融化后,就被浇筑灌入熟铁中,经过反复锻打,最后得到钢。看起来比起之前的炼钢方法,效率更高。
【灌钢法操作比之前的炼钢法要更为简便,只要工匠掌握好生铁和熟铁的比例,就能够制作出不同含碳量的钢;同时,用这种方法,效率提高,钢的产量同样更高,也就成为了南北朝乃至日后朝代主要的冶炼方法之一。】
【而大量钢铁的生产,也是南北朝乃至隋唐甲骑具装产生的条件之一。】
明朝,洪武年。
毕竟灌钢法早已有之,明朝的君臣们对此并不太在意。他们很快抓住了这段话中对他们最关键的内容:“不同含碳量的钢”。
“也就是说,所有的钢铁里面都是有这个叫‘碳’的东西?”傅友德开口,作为常年征战的武将,他对于铠甲兵器最为敏感,同样,对于这些铁制品的好坏也是极为在意,“那,不同碳含量的钢铁,会有什么不同?”
朱标联系前文:“炒钢法是将生铁中的碳含量降低,而熟铁是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