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甲骑具装(5/6)
力量极为可怕。】
【而南北朝后的隋朝,同样继承了这样的重视骑兵、喜爱甲骑具装的传统。以隋炀帝征讨高句丽为例,当时账面上的骑兵有九万六千人,而这些人全部都是具装,一半为铁具装(铁甲),一半是兽纹具装(皮甲);而后来随着隋炀帝奔赴江都的出自关中的骁果军,也基本都是具装。】
【而出自北朝与隋朝的李渊父子,对骑兵自然非常重视。唐朝起兵之时,从突厥获得两千战马,又获得隋朝三千战马,而李渊本身任职太原就是在抵挡突厥,他尚为隋朝官员时就在尽可能培养骑兵,从饮食到训练,都与突厥无异,战斗力很高。】
【而入主长安后,唐朝对于骑兵的重视也未曾改变。】
【李世民征战四方,就专门从军中“选锋”,优中选优,最终选出数千人作为精锐骑兵,身披玄甲、也就是人马具装,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作为唐军的先锋军,又被成为玄甲军。】
【而此次奔赴虎牢关,李世民所带的骑兵,也基本是玄甲军。而他们人马具装的特性,也是唐军将士被敌军射成了刺猬也未见大伤的原因。】
汉朝初年。
“这具装铠应当是可以随时拆卸的,”萧何道,“跟随作战需求改变骑兵负甲情况,尽可能保证了骑兵的机动性。”追击或者奔赴关隘、战场的时候就脱下一部分铠甲,变成轻骑;正面作战、冲锋陷阵的时候就人马具装,变成可怕的重骑。
唐朝初立,骑兵的数量大概并不多,哪怕后来大量地方势力归降,他们手下的兵卒也不是能够一时间就全部收编的。所以,唐军骑兵中的关键力量,必然还是唐朝自己麾下的士卒。而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进行选锋,培养出一批足够精锐的玄甲军,唐朝的军事传统、骑兵风气也确实浓厚。
北魏北周的情况神迹没有具体说明,但看隋朝,九万六千骑兵就有九万六千具装,其后组建的骁果万人也都是具装……尚武之风确实深厚,但隋朝的国力同样不容小觑。
“说那么多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最关键的还是休养生息,提高大汉的冶铁技术,以及培育战马。”刘邦道,后世王朝能够有那么多铠甲,与他们的冶铁技术分不开关系,而骑兵数量多,与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