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鲜卑遗风与唐朝(4/6)
?
朱橚想到,不论远的历史,就说他大明起义以来,元朝朝廷见势不妙后就立刻北逃,还真的没有太多“虽然机会不大,但我还是坚持一下”的意思,北逃后更是跑得飞快,大明还屡次派兵才干掉了大部分北元势力。
等到四哥……按神迹中讲到的四哥亲征北伐,那瓦剌和鞑靼也一如既往先跑了,等到没事儿了就又回来像以前一样活动……
明朝的君臣并没有细究唐朝皇帝出奔是否有鲜卑的影响,毕竟这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可能。对他们最重要的,是唐朝天子屡次出奔还可延续社稷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能否拿过来改一改在明朝应用的事情。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一群皇子们悄悄和彼此眼神交流:我们大清也是这样吗?
会吧?我大清可是满族,女真起家,也是神迹归类的游牧民族。
不对啊,我觉得我们现在没有什么要抛弃京城跑路的想法啊……
……现在又不需要出奔,到那种情况谁知道会是什么样……
康熙眼角跳了跳,对于底下的情况他看的一清二楚,那群皇子们自以为隐秘的小动作也不例外。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大清有着游牧的出身,到了那种危急时刻也会像先祖们一样,选择暂时出奔吗?
而到底是坚守城池好,还是暂且出奔好,这是个严肃的问题,选错了可能就会葬送掉王朝延续的希望。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也并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唐朝的问题,现在看来,只觉得可能还真有几分受此影响。
毕竟,先前面对突厥的边患问题,他耶耶就想过是否要迁都以避锋芒。
再看他们大唐后来的皇帝们,哪怕是因为觉得出奔能够保存实力、而且就算出奔了都城最终也能回到自己手中,但这出奔也太过自然了些吧!仿佛都没有一点点挣扎。
殿内的重臣们也脸色微妙,之前知道天子九逃的时候还只是得知了有这么一个情况,他们都并不知道,天子九逃是这般丝滑自然,只以为是迫不得已。从这方面看,好像确实真有几分游牧民族的风采。
【而关陇出身的影响也不止于此。】
【在大部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