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文治天下(3/6)
卿骨啊!”但若没了这些公卿们的尸骨做底,现在大宋又如何能够在那些普通士子们中间推行科举制度呢?
确实。从这个角度上看,黄巢还是办了件好事儿呢。
唐朝,贞观三年。
所有人的心神都被这一段话冲击得七零八落。
昔时繁盛、皆埋没……天街踏尽、公卿骨!
纵使在场的诸多重臣尽皆为当今陛下的拥趸,忠心耿耿,愿意追随今上的所有决定——包括推行科举制这一损害世家门阀利益的决定,但他们中的不少毕竟和世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他们的设想中,固然科举制会对世家产生动摇,但以世家的底蕴,未尝不能慢慢沉淀下去,再识趣一些,就可以和陛下你好我好大家好。
他们也想过宋朝的科举是如何摆脱世家门阀的势力影响的——或许是经过五代烽火,但世家们总也能捞到一些军队力量用以保全自身。
可眼前这个结果,太过赤裸裸,也太过残酷了!残酷到当下的这些名臣们也有些不愿意接受。
虽然,这种物理消灭,确实是最彻底也最有效的方法。
唐朝,武德九年。
比贞观年间的众人更心梗的,就是武德九年的君臣了。
毕竟,和李世民登基后不同,李渊在位时,世家大族、特别是关陇贵族们的力量更要庞大几分,在殿中的群臣中所占人数也更多一些。
自然,看到黄巢干的事情、那几句诗后所受到的打击也就更加严重。一时间,不乏有些年纪大了的老臣一口气喘不上来晕过去的情况发生。
汉朝,元狩四年。
诸位军功列侯们坐在位置上,莫名有些感同身受,可能是因为那“公卿”一词吧。
毕竟他们也清楚,黄巢所消灭的这些世家门阀和他们并不是一回事儿。
也有不少人目露唏嘘之意:“太惨烈了,这黄巢实在是个狠人。”这么狠,怪不得能够转战大江南北,掀起巨大波涛。
【除了这些扩大文官基层的措施,在扶持文官群体上,赵光义也是不遗余力。】
【首先,赵光义自己以身作则,展现出好书重文的倾向。他曾指出:“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政。”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