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科举录取(3/6)
适吗……
王安石则是内心平静,目光坚定,他一定要把变法推行下去!
【说完了赵光义关于军事民生方面的事情后,我们来看一看他在文治方面的一系列举措。】
【首先确实要声明一点:赵光义虽然在军事方面屡次失败,国内也有王小波李顺这样的起义,还造成了严重的重文轻武问题。
但在文治方面,赵光义也当得一句“文治天下”,从他这里彻底完善了科举制度,奠定了宋朝文官统治的基础。】
宋朝,淳化四年。
赵光义自觉受到了神迹的褒扬,得到了上天的肯定——他的文德治世被盖棺定论了!
没错,他完善了科举制度,也是他大力推崇科举、扩大科举录取人数,又让通过科举的士子们能够快速做官,这才打压下去那些唐末五代以来武将骄横无比的歪风邪气!
大宋的文官统治,是从他这里打下基础。
赵光义心情愉悦,低声自语:“大哥啊,你没能做到的事情,还是我做到了。大宋的兴盛绵延,也是要从我的文官制度开始。”
嗯,至于前面的那堆形容,都当没看见就行了,反正都已经发生了,也没办法改变。
殿内的众多大臣们也都喜气洋洋,毕竟此时已经是淳化四年,时下立于大殿之内的官员们,不少都是赵光义大兴科举的受益者。
就算还有对“文官统治”心有不满之人,也难以与大势潮流相抗衡。
唐朝,贞观三年。
颇有种想什么就来什么的感觉。
先前唐朝众人就对后世朝代的科举制颇感兴趣,此时就来了个赵光义完善科举制的内容。
李世民和贞观群臣们不由坐直了身体,越加认真起来。
【太平兴国二年,赵光义第一次开科,就是“龙飞榜”,共取进士一百零九人,诸科二百零七人,特奏名一百九十一人。】(1)
【太平兴国八年开始,及第进士赐宴琼林苑成为一种定制,随后不断发展。】
【雍熙二年首次实行试官亲戚别试制度,即另设考场,另派考官,这一回避法后来也得到了推广。
同时,进士唱名赐第制度从这一科开始,也就是所谓的东华门唱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