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科举录取(2/6)
“甲午年?有什么问题?”朱橚转了转眼珠子,试探道:“难道王小波李顺这次就是甲午年?”
朱标点点头,又纠正道:“准确说是李顺攻克成都府这一年,是甲午年。而且,你们都知道宋朝刚刚平定后蜀的时候,对后蜀的影响力颇为忌惮吧?”
“知道,”朱柏这方面还是有些了解的,“宋太祖说什么‘蜀人思孟昶不忘’,我觉得他们也不一定就多思念孟昶,其实还是因为觉得在宋朝过的不好才不顺从的。”
朱标没有对这句话发表什么评论,只是把话题拉了回去:“后蜀的开国君主、孟昶的父亲孟知祥称帝建立后蜀的那一年,也是甲午年。”
弟弟们恍然大悟,又颇有几分想看热闹的意思:“那宋朝上下全都炸窝了?专门派人在甲午年之前的时候好好治理蜀地,为蜀人带去美好生活?”
【当然,蜀地带给宋朝的心理阴影是巨大的。】
【从此以后,宋朝对待蜀地的政策来了一个大调整:经济上轻赋税,政治上严控制,并一直按照这个标准实施了下去。】
【就连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建立“市易物”,还打算在蜀地建一个的时候,宋神宗和一部分官员还小心翼翼,生怕再搞出宋朝初年的乱子来,王安石再三保证,才在蜀地推行。】
宋朝,开宝元年。
“轻赋税,而控制政治吗?”赵匡胤思考着这种方法,现在倒是也可以试着在川蜀地区逐步推行,尽可能缓解民间矛盾。
他的目光转到了神迹举出的例子上:“神宗……和变法……”神宗,此前并未有此庙号的皇帝,可以说宋神宗是第一位,但这可不能算是一个好的庙号。至于变法,变法本身当是好事,但为何主持变法的皇帝会得了神宗这么一个庙号?
或者说,变法有误?抑或者,这个变法实际上是不应当实行的?
想了想,赵匡胤还是放弃思考这件事情了。毕竟,这个事情离他实在太远,他也管不到那么以后的事情。
宋朝。
被神迹点到名姓的宋神宗赵顼和王安石抬头看了几眼神迹。
宋神宗心中颇有些犹疑,神迹专门举了朕的例子,是单纯的举例子吗?还是想要告诫朕什么事情?难道朕的变法当真不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