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蜀地烽火(3/6)
因。
宋朝,后世几代。
一些官员对李顺和起义军的行为相当看不上眼,无比唾弃:“此皆小人行径,这些贼子,只知用这些蝇头小利引诱乱民,却没什么别的方法,不懂真正的堂皇大道。”
“是极!这些民众也是乱民,贼军的小小利益,就让他们背叛国朝,不记恩义!”
【宋朝对此也做出了反应,先前曾经派兵讨伐王小波的成都知府吴元载被革职,另派郭载知成都,并调来西川转运使樊知古,命他协助郭载任职成都,共同镇压起义军。】
【但是呢,这两个人选都有点问题。】
【郭载这个人,十分狂妄,觉得起义军根本不算什么,之前没能镇压是吴元载无能;而樊知古,不知是认为自己不被重用而心中郁郁,还是老于世故知道此次义军难以对付,就总是说自己身患足疾,迟迟未曾到任。】
【后来,郭载虽然拉着樊知古一同到了成都,也并没有做出什么亮眼的成绩,只是凭借成都的高大城墙防守,没有扭转官兵整体败退的局势。】
【做出了一番成绩的是时任都巡检使的卢斌,也是之前雍熙北伐中跟随曹彬从属东路的将领。李顺围了成都后,他率六百兵马赶赴成都,斗战连月,杀退了不少次起义军。】
宋朝,淳化四年。
赵光义眼角抽搐,确实,朝廷还是有所反应的。但是这个反应,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啊!
这两个人选都是什么人选,要知成都,此时不应该找几个又能稳定内部局面,又能对外作战的人吗?怎么就找了这么两个人。
樊知古他可是知道的,之前和参知政事陈恕一起联络有无,泄露宫廷话语,为人轻率,在户部任职时总是出岔子。倒是先前累任转运使,颇得赞赏,自己就把他扔回去继续干转运使了,没想到,现在他连转运使都干不好了——心中郁郁,不就是对朕不满吗?
“樊知古,朕信任他,是以委任他为西川转运使,巡视川蜀诸郡县,但此时蜀地民不聊生,贪官污吏横行于世,他这个转运使是怎么做的?”赵光义干脆骂出了声,怎么做的?看神迹说他总说自己身患足疾就知道了,怕是说自己难以行动,干脆就没怎么出去巡视。
倒是卢斌,真的是让他眼前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