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天下已治蜀未治(3/6)
不是完全没有人知晓。
【蜀地的矛盾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唐末,黄巢大起义转战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却没有扫荡到四川,而唐僖宗曾率领大批世族官僚逃窜到四川。唐朝灭亡后的五代时期,原先唐朝的“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
【因此,蜀地的世族大族、官僚地主数量极多,在蜀地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当地百姓。直到宋初,这个地区还保留着唐以前那种比较落后的生产关系,土地兼并比中原地区更为突出。】
【而赵匡胤平灭后蜀后,也并没有改变当地的情况,只是维持了原状。】
【这就导致原本蜀地就存在的矛盾并没有像从前的王朝初立一样,获得一些改善,反而依旧在积累。】
【这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土地严重兼并导致的“旁户”问题。】
【旁户实际上就是佃户,但之所以单独起一个名字,是因为蜀地的旁户与蜀地外的佃户仍有不同。】
【在宋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佃户对地主(主户)的人身依附关系已经减弱,不少都有了迁徙和退租的自由,而部分地区的定额租又让佃户可以空闲时间从事其他职业,还有佃户可以升级为主户。】
【但这些,川蜀地区的旁户都没有。】
宋朝,开宝元年。
看到此处,赵匡胤皱眉:“朕确实并未对蜀地大族做出什么改变,但是朕当时因为蜀地叛乱也难以随意对他们下手。”当时收复蜀地,因为宋军的问题产生了叛乱,他平定叛乱、安抚人心还来不及,怎么会想到要没事儿对这些盘踞当地的大族下手?况且,他要安定蜀地,还需要这些人的帮助。
再者,他也没有打下一地、就清理当地豪强的习惯!清理的都是那些不愿顺服大宋的,愿意臣服的,自然都是安抚为上,怎么会非要清理掉对方?——改变对方的土地和佃户情况,对这些豪族而言和清理有什么区别?
最关键的是,他还是没有想到这些原来就有的东西,能够带来多大的不良后果。
在他看来,他收复了土地,当地大族也归顺宋朝,他也施展了见面赋税徭役等一系列安抚人心的政策,这就稳妥了。
赵匡胤根本没有想过,蜀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