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西夏-交趾(2/6)
对宋朝不满、想要更大利益的不只有李继迁,还有比如党项咩嵬族等,加上李继迁与各个部族联姻,稳固了各方的联结;
另一方面,就是李氏的遗泽,“李氏世著恩德”,河西之地的百姓豪族对李氏多有感怀,时常有赈济、归附之意。】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沉默地看着神迹中,李继迁屡败屡战、愈挫愈勇,并聚集起更多人,引动河西之地的民心:“李氏遗泽啊,这种东西,确实是赵光义他和他的朝臣们低估了。”
恩泽这种东西,就是在赌一把人心,有时候未必有人愿意念旧时恩泽,但一旦长久的恩泽能够发挥作用,那将会是令敌人最头疼的一种力量,特别是发自大量百姓的感念之意,那是民心!
虽然五代十国,你来我往,都是手中掌兵之人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但这些人只要懂情况的,哪一个不注意民心?就算没有对百姓太好,也不会非要把人都赶到敌人手中。
当然,那些一味残暴的不在讨论之列。
宋朝,熙宁四年。
宋神宗赵顼坐在上首,宰执重臣们也纷纷在座。
李继迁的事情,在座众人都有所了解,赵顼也不例外。不过,他先前确实也没有细究过李氏家族百年经营下百姓们的心理。
此时看到这里,感觉似是找到了一个证据:“百姓是记得恩泽的,李继迁也正是有了这番助力,才能支持下来,众卿以为如何?”
以文彦博为首的宰执们却都摇头叹息:“官家,这些都是不服王化的刁民啊!他们帮助李继迁,就是在资助我大宋的敌人,怎么可以说他们是好的呢?”
百姓记得恩泽又如何,大宋是与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百姓!
唐朝,贞观三年。
“你们看,百姓是会记得的,他们都记得。”李世民笑着道,这一刻,他更坚定了要以民为主的决心,“只是不知,我大唐,能不能做到也让百姓记得大唐?记得大唐的恩泽?”
“会的,陛下,”长孙无忌坚定道,“一定会的。”其他人脸上的神情也是如此。
陛下心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而后也必定能够四海宁晏,诸夷来朝!
【随后,李继迁攻克了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