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西夏-定难五州-李继迁(2/6)
“没错,特别是党争出现以后。”朱标也开口回道,兄弟几人自己悄悄讨论,没有惊动他们爹。
【先说西夏。】
【西夏是党项一族,在唐朝时不断内附迁徙,一支最强大的部族迁徙到了夏州(陕西靖边),称为平夏部。唐朝对于这一类外族内附基本施行羁縻制度,授予部族的首领州刺史等官职。】
【此时,平夏部还是一个普通的、武力值比较高的大唐下属。】
【直到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此时的平夏部首领、宥州刺史拓跋思恭亲自出兵,协助朝廷镇压黄巢,于是唐僖宗封其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事(夏绥银节度使)。叛乱平定后,又封为夏国公,赐姓李,随后将其统治地区更名为“定难军”。】
【至此,夏州李氏统辖五州:夏、银(陕西榆林东南)、绥(陕西绥德)、宥(陕西靖边东)、静(陕西米脂东),这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定难五州”。】
【李氏家族数代经略定难五州,势力深耕,百姓也对其颇为拥护。】
【及至宋太祖赵匡胤创立宋朝,第六代定难节度使李彝殷即刻上书朝贡,赵匡胤也承认了其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的割据地位。随后李彝殷死,其子李光睿继位,这期间都与宋朝保持着良好关系。】
宋朝,开宝元年。
“看来问题就出在李光睿死后。”赵德芳从中得出结论,毕竟李彝兴和其子李光睿在位期间,定难和宋朝关系都保持得不错,唯一的悬念就是李光睿死后,新一任节度使态度未知。
“其实定难五州一直都在不断尝试扩张势力,”赵匡胤反而给出了另一种角度,“虽然他们一直态度恭顺,并且愿意出兵相助我攻伐北汉,但也在借机提升自己的力量。如此一来,势力扩大是迟早的事情,能否妥善处置,就要看当时的皇帝和朝廷的水准了。”
只不过,不知道赵光义怎么搞的,居然还真让这定难五州分裂出去、独立成国了。
唐朝,贞观三年。
每次讲到宋朝初年的时候,总能够让贞观君臣们一窥唐朝后期的情况和问题。此次也不例外。
“啊,唐僖宗……算了不提,”昏庸享乐,果然是末年君王,搞出了起义——黄巢,听起姓氏并非大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