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募兵制与文人论兵(2/6)
策没什么问题!
自从他登基后对辽作战开始,武将自恃有功、朝廷离不开他们,就屡屡骄横,他如何能容得下这样的情况?当然是要把这种不良风气打压下去才好。
那就趁势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如此一来,没了外战的压力,他就可以腾出手来整顿军队——至于说那些一时得志便张狂、骄横自满的武将不是所有将领,还有很多优秀的将领?那怎么能算!谁知道他们日后是不是就会居功自傲,甚至威逼皇帝呢?
朕知不知道这会影响军队战斗力?朕知道,但朕觉得影响不大,出城战不行,守城还守不住吗?况且大宋繁华富庶,若是能用一点小钱换来和平,那也够了。
于是,赵恒笑笑,也不说武将地位和权力的问题,只是道:“朕以为,朕与辽国签订盟约,乃是为天下争取到了休息之机,为大宋换得了治世繁荣。百姓经历多年战火,早已不堪重负,众卿以为如何?”
听到这里,文官们的心顿时一定,官家还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了!
于是一边大喜,一边纷纷赞同:“我大宋立国多年,及至陛下在位,天下得离兵革之苦,得享太平之治。……契丹请和,示以休息,……因此,官家朝帝陵、封岱宗、祀汾睢、谒亳社,绝代旷典莫不具举,礼乐明备,颂声洋溢,崇本报功以告神明,千载一时,岂不休哉。”
还有人极力称颂:“守成之贤,致治之盛,周成康、汉文景可以比德矣!”
赵恒自是听得心花怒放,越发觉得自己乃是一千古名君,功绩不亚于太祖太宗,说不得,还可以比太祖太宗更强几分。
心情愉快之下,他也赞美自己的臣子们——贤君良臣,才是正道:“众卿也是朕治理天下不可或缺之人。神迹说文官不知兵,朕却不这么看。尔等熟读圣贤书籍,自是对兵书也成竹在胸,眼下不少新的兵法兵书便是出自众卿之手,如何能说是不知兵呢?”
文官们也含笑:“这还要有赖于官家眼光独到,给了臣等机会……”
【说到此处,就要说宋朝的军事情况。】
【与唐朝府兵制不同,宋朝施行募兵制,这是在太祖赵匡胤时期就确立的“祖宗之法”。】
【募兵制不是先前的“战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