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南征安南(5/7)
【他之所以命令明军七月开拔,就是为了避开炎热的夏季,天气转凉,安南的瘴气也会随之减弱。】
【同时,他给了朱能、张辅等将领三个指示。】
【一是要快,速战速决,决不可拖延。一旦时间过长,一方面是后勤粮草消耗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天气炎热后的瘴气加重,必将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的问题。】
【二是不要与安南百姓为敌,避免扩大战局。“安南皆朕赤子,惟父子首恶必诛,他胁从者皆释之”。
而张辅等人在遵照这条命令的同时,还利用此事瓦解了安南百姓的敌意——在打仗的同时,不断地发表檄文,写明胡氏父子的罪恶,并说明朝只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决不牵连他人。为了使更多人看到檄文,还把文章刻在木板上,顺水而下。】
【三是谨慎。朱棣要求明军“毋冒险肆行,毋贪利轻进”,并做足了后勤准备。】
【在朱棣的决策,张辅等将领的指挥,以及明军的英勇作战下,安南很快被攻克。】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有点骄傲,但看到朱棣明显得意洋洋的样子,还是按奈住了自己,没有露出笑容,而是板着脸点点头:“老四做的不错。咱之前还担心你一登基就找不着北,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骄矜起来了,现在看来,倒还没有失了那份谨慎之心。”
说到最后,他还是没忍住,又说了一句,“这样很好,要保持下去。”
朱棣才不管他爹是板着脸说的,他懂,他爹这是不想让人觉得太过得意,但他不一样,他想得意就得意,再加上朱元璋的婉转的夸奖——就是夸奖,全都是夸奖!他顿时身后的尾巴都翘得老高。
宋朝。
赵匡胤看着朱棣布下的各种准备,陷入了思考。
此时是开宝元年,历史上宋朝消灭南汉是在开宝三年至四年,此后才打算进一步收复安南。只不过当时北方契丹来袭,宋朝难以支撑两线作战,于是只能暂且搁置安南。这一搁置,就到了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登基。
现在,赵匡胤的打算也是一样的,那就是等两年,先灭南汉,再征安南。
朱棣的种种举措,倒是为他提供了一份有效的样板,他可以根据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