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西洋之行(4/6)
那些丹药神仙的,你俩也别在这上面动什么心思!”口气严厉。(永乐十五年,朱棣就下令杀掉方士)
朱高炽和朱瞻基纷纷应了,但还是有些闷闷不乐。
“爹,现在就是十六年了。神迹说的是二十二年……”只有六年了!
朱棣恍然一笑:“俺还以为你们想到哪儿去了。哭丧着脸干什么!俺只担心,到时候俺的想法还没有实现,还有遗憾……”况且,这些年来,他的身体确实也在逐渐衰弱。
别人不知道,他自己还不知道吗?早年的连年征战,对他不是没有影响的!而这些年他也没有歇着,还在御驾亲征。二十二年驾崩,一点也不奇怪。
【当然,郑和下西洋,并不仅仅是作为象征作用、或者只是单纯的使节。】
【他还承担着为大明在南洋布下一个个据点的责任。】
【比如,第三次出行时,已经对南洋局势基本了解的郑和,在斯里兰卡建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这个举动看起来是个纪念、示好,但实际上却是在打击当时当地的主要势力泰米尔人,帮助弱势的信奉佛教的僧伽罗尔人。】
【这样做,显然是有政治目的的,那就是在当地建立一个更加服从大明的藩属势力。】
【于是,在当地爆发武装冲突后,郑和带领部队冲入王宫,将国王带回了明朝,并将其关押直到死亡。而朱棣也顺势命令当地重新选出国王。】
【这样一来,僧伽罗尔人就此复国。】
【而这样的地方当然不止一个斯里兰卡。如,郑和带领军队除去了旧港的陈祖义,扶持施进卿成为了新统治者,并建立了大明王朝在南洋群岛上的最重要藩属——旧港宣慰司。】
明朝,洪武年。
看到这里,朱元璋点点头,脸上也带出了几分满意。
不错!这样的屡次出使西洋,自不能仅仅是为了让那些撮尔小国来向我大明朝贡,当然要有更多的举措、有更关键的任务!海上有如此广阔的地方,虽然咱看不上,但也得有点据点才是!就像北边一样,这样才能让大明更好地展示上国的威严!
汉朝,元朔元年。
刘彻看着郑和在南洋诸国建立一个个据点,推动一个个心向明朝的势力发展,不由心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