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迁都利弊·收税问题(2/6)
同时,又捎带上了大唐——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李世民感觉眼前一阵阵发黑,胸口发闷,几乎喘不上气来。
“陛下!”长孙无忌吓得赶紧扶住他,把他扶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又赶忙给他顺气:“陛下,放松,呼吸,呼吸……”
已经有人见势不妙,派人去叫了太医。没一会儿,太医赶了过来,给李世民喂了丸药,见他逐渐缓了过来,太医劝道:“陛下,尽量不要情绪激动,大喜大悲,您……”
李世民叹了口气,打断了他的话:“朕知道了。”又让太医先到一旁候着。
他看向群臣,悲从中来:“国都六陷,天子九逃,亘古未有啊!”顿了顿,又换了口气,“我大唐百姓不知要面对何等疮痍之象、何等纷乱之世!”
大臣们也叹息,虽然已经尽可能去揣测藩镇坐大的后果,但谁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严重。
国都多次陷落,天子屡次逃难,这对皇室、中央、朝堂的打击是致命的!可以说是失去权力又失去威望,里子面子都不剩。这样的皇室,这样的中央,又有何面目去治理天下、放牧地方?只怕只能灰溜溜地管着自己的京畿之地,几乎要与那战国年间的周天子等同了吧!
而在此之外,更可怕的是百姓的生活。
这样频繁的陷落和逃难,实际上是反映了战火纷飞的情况,连中央都保不住,那战争的情况又该是何等惨烈?天子逃了,百姓逃到哪里?生活又何以为继?大量人口流离失所、失去土地化作流民,大量土地抛荒、无粮食种植,这样下来,饥荒简直近在咫尺!而随后朝廷彻底失去统治力,百姓又生活在何人统治下?税赋如何?
大唐,居然到了此等地步吗……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泪水早已涌出。
是谁,是哪个皇帝,把大唐带累到这般光景的!
【当然,朱棣选择迁都,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最终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自宋朝以来,中原地区的经济中心就变成了江淮之地。这片地方,生产粮食,又商业聚集,可谓是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
【但江南繁华的同时,是南北方的巨大撕裂,是江南和江南以外地区的严重不平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