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削藩之意(3/4)
国老臣杀了一通啊,不然怎么一个和老臣有关的名字都没有?反而是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子们冒了尖!不过,只要太子不出问题,大家就都没问题……所以,一定要保住太子的命啊!
大臣们彼此眉目交接,达成了共识。
浙江浦江县。
方孝孺此时二十三岁,早已跟随大儒宋濂学习,此时是他在浦江专心学业的第三年。
神迹中的内容,宋濂他们自然也是重视的,此时,看到神迹指出方孝孺就是明太祖留给建文帝的顾命大臣之一,不由又喜又悲。
喜的自然是因为方孝孺显然日后学业有成,还得到了两代帝王的认可,委以重任,得以一展抱负。
悲的也还是因为这委以重任,这是建文帝的核心团体啊,而建文帝先是废藩复古,又是失败被赶下帝位,方孝孺的结局可想而知。况且,万岁那边得知了未来的情形,是否还能任用方孝孺?方孝孺日后的命运又将如何?
方孝孺看着沉默地看着他的老师同学,道:“这是上天降下的神迹,何尝不是在提醒我检视己身,警醒我我的学问还没有学到家呢!”
宋濂注视着他,见他并未动摇,不由赞许点头:“虽是未来之事,但现下太子尚在,未来犹未可知!你更应专注自身,以备万一!”
方孝孺恭敬受教。
【那么,他们是怎么商议的呢?】
【首先,是建文帝表露了自己的态度:他要削藩。】
【黄子澄知其意,便和齐泰开始商议削藩章程。】
【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为什么是黄子澄先了解建文帝的态度呢?】
【这就是朱允炆还是太孙时的事情了。当年,他就和黄子澄探询过对藩王的看法,而黄子澄给出的答复是:诸王的兵力不足为惧,都无法抵挡朝廷大军;况且西汉的七国也很强大,不也还是灭亡了吗?!】
【这里就体现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黄子澄如何能这么肯定呢?而建文帝也当真信了。】
【黄子澄是纯粹的儒生文人,不能说对用兵打仗一窍不通,但也八九不离十。一方面,在他的认知力,打仗或许就是简单的我比你强、我就会赢;一方面,当时的话未尝没有顺应朱允炆的原因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