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庆典(2/4)
便向衙门诉苦,但也没法证明田地就是他们的,那帮大楚官老爷们更会偏袒自己人些。”
这种事情在雍州屡禁见不止,南朝有不少因为争夺不过草场的牧民会乔装逃往楚国,雍州本地也想借此向南朝宣告,大楚更加适合生活,想要吸引对面的年轻劳力过来。
不过这些人会被边军严格管控,居住和可供活动的区域非常小。
阿如汗点了点头,“破田无人耕,耕就有人争。”
周清浩吃了一惊,好奇的看向对方,“你连这个都知道?”
本就是在大楚刚刚一统之后流传在民间的一句谚语,那时候百废待兴,各地田亩制度都还不够完善,鱼鳞图册也没有送到官府进行统一备案。经常会有百姓因为田地的归属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甚至会演变成两个村庄之间的“战争”。
更严重的是乡绅富豪会借机吞并。
大历五年的时候曾经爆发过一次举国震惊的案件。起因是黟州各府赋税不均,有的地方甚至会比其他府城一年多交数万两的税银,一层层的查下去之后发现,确实是因为初期税赋不够明了所致,但也同时牵扯出了官商勾结,虚报家中田地以达到减少赋税的事情,更有一家占地十万余亩,但在官府的记载中只有五千的情况。
当时大楚左相赵维清继任不久,先后上书表明,“大楚人情风俗积习成弊,有萎靡不振,积重难返之嫌,若不及时纠正,恐新不得天下之耳目,拢不齐天下之心气。”
更是提出了名震天下,被南朝全部模仿的治国六事,“官议论,振纲纪,定诏令,核名实,巩邦本,造武备。”田亩之事正好满足“核名实,巩邦本”两条。
最后朝廷文武百官的共同努力下,颁布御令,命全国各地尽快丈量好每家每户的水田旱地,并同时增加了一条,未曾记录在案的荒地则是谁耕算谁的,但要保证每年都有粮作物种植,不然由官府收回,重新发放。这才让大楚再次走上正轨。
阿如汗笑了笑,“自从南朝建立后,草原部落没有一天不想南下吞并楚国,游牧打猎是很快活,但谁不想能够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呢,每年都求天神保佑,但还是有白灾降临,听过楚国有些州府一年到头都绿草如茵,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所以有能力的王族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