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学生(1/4)
清凉殿内,大楚天子跟左右丞相正在批阅奏章,自从太子被废,改封宋王后,虽然还保留了其参政权利,但也已经不能踏入此地了。
白苏进入殿中,躬身复命,还把周清浩说的话都转述了出来。
左丞相赵维清抚须而笑,“好一句‘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海角晦还明’。我大楚官员当以此为信条,于困境中坚守本心,在绝境下披荆斩棘,如此一来,大楚当兴。还请陛下下令,让所有官员都将此诗贴在家中,方便日日自省自身。”
这句诗形容赵维清再合适不过,五十年穷困潦倒,虽然有治国良策,但无处可以施展。好在不曾放弃,凭借着一次流觞之辩誉满京华,成就当朝左相之位,可谓枝头复起,去晦还明。
以前只当秦王殿下是一位可以栽培的皇子,现在看来,简直就是我赵某人的知音。
周气武如何不知道自己这位臣子的心思,笑道:“依卿所言。”
朱廷珏拍了拍身旁老伙计的肩膀,“我倒是觉得秦王殿下那套为官之论不错。”
赵维清反驳道:“哪能如此做官,容易失了生气,况且律法十年不变,昨日法有时候不适合今日事,变通也是官员的能力之一。”
白苏去往天牢当然不是天子临时起意,而是赶在周清浩到来之前就已经命他藏好了,只不过在离去之前才现身而已。
周气武听不清两位丞相在说些什么,问道:“两位爱卿说到何事了?不如跟朕分享分享。”
朱廷珏站起身行礼道:“老臣以为秦王殿下的那套为官之论不错,但左相则以为不然。”
“哦?两位爱卿不妨说说看自己的想法。”
赵维清抢先道:“如今大楚律法不过寥寥数万字,但世间杂事却多如牛毛,不能面面俱到,为官者自然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依理而行。”
“如若这般,同一件事可能在东边判处流放,西边便是杀头,岂不有失偏颇?而且要是涉及家人,谁能保证官员理中不含情?”朱廷珏反问道。
“老臣的意思不是完全撇开律法,只是在律法不适用的时候,还是要以官员本身为主。至于后面的问题,那就简单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作为官员自然要抛开自身杂念,一切以大楚为重,家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