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准备种覆盆子(10/15)
然又遍布了尖锐的竹签。
这些竹签全是竹节在下,上面留着一根被削得极其锋利的一尺多长的竹签。极易安放。原来,开始沿途设伏的那些义军,他们并未逃远。待蒙古兵向前进攻走过去后,他们又返回来,安放了这些竹签。
败退回来的蒙古骑兵,他们的战马踏着这些竹签,不少马腿被刺伤了,又行进不得。义军则又在两旁占据有利地形,对他们进行射杀。
但义军的人手的确有限,最终还是让许多蒙古兵逃了回去。
此仗张三丰他们打得极其漂亮!以极少的伤亡代价击溃数万蒙古铁骑,堪称经典战例。
忽必烈接到战报,不禁心中一凛,决定先清剿干净武当山义军再说。他正要如此行动,却又接到蒙哥战死的讯息,便急忙退兵回去争夺汗位去了。
孟珙回到襄阳,乘势北逐蒙古兵百十余里。但担心蒙军反扑,便又撤回来了。毕竟襄阳守军也不过七八万人而已,穷追三十万蒙古军,还是要慎重小心。
好在武当山下是丘林地带,并不怎么便于骑兵展开。义军又熟悉地形及小路,有机动灵活之便。兼之张三丰早就对此思虑再三,蒙古兵还没到襄阳之时就已在积极布防,沿途设了许多机关陷阱。其中最出名的是竹签阵与竹杆阵。这些陷阱让蒙古骑兵吃足了苦头!可以说,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到了这种地方,简直就是虎落平阳一般!张三丰布置的这些防线,与孟珙的川东防线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们首先诱敌深入,然后一路上利用各种陷阱和机关伏击蒙古军,迫使蒙古骑兵缓慢前进,并一路上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使得蒙古军窝了一肚子的火,又不敢分兵四下追剿。直到好不容易来到一处开阔地带,却见张三丰一人挡道,持了杆两三丈长的长枪挡住去路。蒙古将领心里好笑,心想他一人岂能挡住大队人马,便直接命令骑兵直冲过来。
好个张三丰,不退反进,一杆特制长枪,被他舞得矫若游龙。冲在前面的蒙古骑兵,纷纷老远就中枪被挑落马下。蒙古骑兵都装配的是圆月弯刀,哪里够得着张三丰嘛!
但张三丰也仅仅打了一会儿,杀伤十数人后,便拖枪退去。他轻功极佳,竟使得后面打马狂追的敌军居然追他不上。这使得蒙军将领直催军马急速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