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章 研究道韵(2/5)
我耍!”
我点点头,说道:“目前我与清松师父住在一起的!”
她“哦!”了一声,然后说道:“原来是入室弟子!怪说这么重视!”说完,挥了挥手,自个回去了。
我回到清松师父的斗室内,在蒲团上坐下后,又拿出《道德经》来翻看,同时把信息传予小石,好让他也帮着记忆与理解。往后面多看几章后,我秉着寻找老子创作目的观念试着融汇贯通地去理解。我发现,老子每说一点儿关于“道”的理论后,就会结合现实社会来说一番。也就是说,老子是试图用“道理”来说明社会该怎么治理!这点明悟,的确让我找到了打开大门的钥匙!
于是,我便开始与小石讨论起来。小石虽然对“道”比较敏感,但他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确是不如我。他半是疑惑地让我串讲几章来听听。
于是,我便把我的粗略理向他说道:“首先,根据班固所言,道家是史官。他们肩负着整理前人治国经验以供君主参考。老子也是周王室史官,掌管着周王室的图书馆,他当然可以接触到许多前古遗留下来的珍贵史料。所以,他精研自古以来先圣贤们治理天下的心得体会与经验之谈,得出了“以道治国”的理念。因此,他先说“道”,是为提出“以道治国”垫定理论基础,然后嘛,就会针对一些社会现象来分析,按“以道治国”该怎么做。当然,他写这些也是希望周天子能重拾“圣人之治”而“以道治国”,把社会发展好,重新得到社会的尊崇!”
小石不解地问道:“你这是从何而知的?如果按你这么个说法,这《道德经》就的确不是关乎修炼的书了,那看了还有屁用!”
我却笑着回答道:“这些呢,一部分是清松道长跟我说的,还有呢我在“自然界”里也晓得些传说。据说,周天子收藏得有十二金人,为远古历代先贤遗留下来的东西。这些金人背后都铸有铭文,也就是这些先贤圣人治理社会的经验总结。他们把这些话以铭言的形式铸造在金人背后,就是为了把这些经验传诸于后世!所以,这些铭文被视作金科玉律!据说,《尚书》上也记载得有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有一个成语叫做“众口烁金”,就是说大家都那么胡说,会把金人背后的铭文都熔化掉!而这些第一手历史史料必然是老子所能接触到的。我怀疑老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