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专意事清谈 阮咸叔侄效放达(1/4)
史书上记载,王衍,字夷甫,是司徒王戎的从弟。他少年时就有出众的才华和美貌,聪慧如神,常自比拟子贡,声名显著,震动当世。他擅长玄言,尤善谈论老庄的道理。常常手持玉柄麈尾,在手中同色,对义理有所疑虑,就会马上改变,因此被世人称为口中的雌黄。朝野上下都称他为一代龙门。来自后进之士,无不景仰他。
乐广,字彦辅,南阳人。他幼年失去父母,生活贫困,在山阳寄居,务农谋生,没有什么知名度。他尤擅长谈论,经常以言简意赅、分析道理的方式,惹人喜爱,而自身的默默无闻也让人叹为观止。他在谈论一个人时,总是先夸赞其长处,使人不自觉地展示自己的短处。初次见到乐广的卫瓘惊讶地说:“自古以来,诸贤才子都已逝去,常担心微言会断绝,而现在又听到君的言辞。”于是命令自己的子弟与乐广交往,说:“这个人就像一面明镜,看到他就会感到明亮,就像拨开云雾看到天空一样。”当时王衍自称与人对话非常简短,但当与乐广交谈时,才意识到自己的啰嗦。被有见识的人称赞为如此。乐广善于言辞,但不擅长写作。乐广任职满期,想要表达自己让位的意愿,但不知道如何书写,请潘岳帮忙。岳说:“必须了解君的意思,方可写信。”于是,乐广写了两百句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而岳便在其基础上写就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当时的人都说:“如果乐广没有借用岳的笔,岳又没有捕捉到乐广的意思,这种美妙就无法实现。”乐广先前去赴任,有一位亲友过来探望,久久不再回来,一年多才到,问其缘由,客人回答说:“上一年在贵座赐酒时,我正要喝,杯子里看见一条蛇,心里非常厌恶,喝下去之后就得了这种疾病,因此久违了您的教导。”当时河南厅的墙上有一张漆画的蛇。乐广以为杯中的蛇是角影,又放置酒在原来的位置上。待客人再次来访时,就问酒杯中是否还有所见。客人回答说:“酒杯中的蛇还是与原来一样。”乐广于是说:“那个蛇不是真的,只是一个角影。”并指着画蛇与客人,顿悟了,病立刻痊愈。他的明辨力就是如此。乐广与王衍齐名,因此天下人称赞他们风流。
当时,乐广与王澄、阮咸、阮修、胡母辅之、谢鲲、王尼、毕卓等人都以豪放不羁而闻名。有关王澄的记载称其字为平子。他生来聪慧敏锐,尽管不能言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