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王浑大争功(3/4)
躬身拜伏称臣,武帝宣召皓上殿,赐予他锦墩坐下。
武帝说:“朕布置这座位已经等待您很久了。”皓说:“我在南方,也布置了这座位,等待陛下。”武帝大笑,设宴款待他们。封皓为归命侯,封他的儿子孙瑾为中郎将,随同降将官员都封了各种职位。丞相张悌死节,也封赏了他的子孙。史官的断言是:《历年图》上说:王浚率领着孤军远征,以忠诚和愤怒之心决胜战场。首先冲锋陷阵,深入洛川,扫除了陵寝,有多少可以去的。
讨伐叛逆的计策,以童子提率领一支部队,奔驰下江东。老者和儒生宿将,狼狈失去地位。开拓土地一千里,真是英才啊。文帝继承了父兄的业绩,师友忠贤,实现了早年的志向。赤壁之战,决定了疑虑,以击败了强大的敌人。没有明智而又有勇气,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占有荆州和扬州,薄弱于南海,世代传承应当如此。侯官、景帝都是明德的君主,敢于果决,有先代的风范。
归顺后变得傲慢暴虐,比桀、纣还要深,追求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吗?
却说王浑、王浚两人因为攻打吴国而结下仇恨,彼此不服,争取功劳,因此武帝没有封赏诸将。当时王浑上表说浚违抗诏令,专擅接纳吴国投降,应该加以处罚。将士们知道后,劝告武帝不要接受,所以灭吴之功没有得到封赏。王浚自以为功绩显赫,但被王浑及其党派所压制,每次上朝,奏闻帝曰:“臣立下了汗马之劳,但为他人立下功绩,好像一无所获。臣并不敢图谋封赏,只是为了激励其他将士鼓舞勇气,立下功勋。”武帝也没有听从。浚忿怒交加,径自离开,而帝也宽恕了他。第二天,有司上奏说王浚违抗诏令,放纵纵欲,应该请廷尉问罪。武帝不许,命廷尉刘讼商议两人的功绩,讼认为王浑功绩超过,王浚违抗诏令居中。帝怒着刘讼辩法不合理,将他左迁为京兆太守。后来,诏令增加贾充和王浑的邑位八千户,晋升浑为公爵,杜预、王戎都封为县侯,其他将领的赏赐也有差别。策告诉羊枯庙,封他的夫人为万岁乡君,赐给五千户的食邑。
此时,王浚每天在家中,对朝廷怨愤不已。当时有浚的亲属范通,益州都护,知道他的心意,就对浚说:“将军功劳是不可否认的,但遗憾的是您居功不让的地方,还没有做得很完善。”浚问道:“怎么说?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