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王浑大争功(2/4)
管理政策,放宽了赋税,延长了产育的时间,结果活下来的人有几千。有一天晚上,浚梦见有三把刀悬挂在他的卧室房梁上,片刻后又增加了一把刀。他惊醒后,非常厌恶这个梦境。
第二天,他询问从事孚毅,毅再次拜贺说:“三把刀代表州郡,又增加了一把,明府您将临任益州了。”后来果然被调任为益州刺史。现在征伐吴国取得了巨大的功绩,王浑想分一杯羹。然而,王浑尽管已经控制了吴国主孙皓,但心里仍然不满,暗中派遣密探准备备书,命令他的儿子王济违抗诏命,不接受王浚的节度。周浚和何攀劝阻了他,但他们的建议被王浚拒绝了。说起来,王济得到了父亲的信函,马上有司奏报给了武帝,请求以槛车将浚囚禁。武帝没有同意,命令有司带着诏书进入吴国,责备浚违抗诏命,不接受节度。王浚大惊,派人进朝上书说:臣之前奉诏,直奔秣陵,十五天到达三山。浑驻扎在北岸,留下信件邀请臣。臣因为水军势头强劲,未及回船,直到中午才到达秣陵。浑所留的接受节度的令箭,想让明天回围石头。还索要军队人员的名单,臣认为,既然皓已经前来投降,就没有理由空着围着石头。要确定军队人员名单,也不是当下紧急的事情,不可照单全收,不能无视明确的规章制度。
事奉君主的道路,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生死由此而定。如果为了回避罪责而顾虑的话,那就是做一个不忠诚的臣子,对君主和国家都不是好事。武帝阅读了信函,知道王浑嫉妒浚的功绩超过自己,冒奏朝廷,所以他没有追究浚的罪责。王浑见武帝不追罪王浚,又派人急速送去悄悄告诉周浚,说浚烧毁了皓的宫殿,私自不去朝廷。还上奏说,武帝不接受。王浚得知后,连忙又派人上表说:臣触怒了上天的主宰,以致罪责不可穷尽。逆忤贵臣,祸患难以预料。孙皓本来想要降贡,左右已经掠夺了他的财物,放火烧宫,臣到了之后,才阻止了这一切。周浚先进入了皓的宫殿,王浑先登上了皓的船,我后来入内,却没有席位坐。如果有宝物的话,浚和浑早就得到了。今年平定吴国,确实是一个大喜事,对于臣来说,又增加了罪责。武帝阅读表章后,置之不理。说起来杜预、王浑、王浚等人既接受了吴国的投降,率领着众人振作精神返回京城。第二天,王浑、杜预、王浚等人一起面见了吴国主。吴国主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