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夜梦飞熊兆(1/7)
话说文王听了散宜生的建议,张贴通告在西岐各处城门,引来军民前来观看,上面写着:
西伯文王告诉军民们:西岐境内道德昌盛,没有战争的困扰,人民安居乐业,诉讼减少官清。我曾因罪被流放,受到恩赦才能归国。但近来频繁的灾异让我担忧,水患失控,卜占预测也没有找到坛址。昨日在城西发现一片官地,打算建一座名为“灵台”的台,用来观测风雨灾害,验证民间灾祥。但我也担心耗费人力物力,特地每天提供工资一钱。这项工程的实施不限时间,按照民意进行:愿意参与的人可登记,以便分发;不愿意的人可以继续从事其他工作,不会强迫。希望大家明白,广而告之。
话说西岐的军民们看到通告,纷纷欢喜,称颂文王的恩德。他们感激文王赐予他们日出而嬉游,日落而归宿的安宁生活,享受了太平盛世的福祉。现在文王要建造灵台,还愿意提供工资。军民们虽然辛劳,但愿意为国家效劳,特别是为了预测灾祥。因此,大家愿意共同努力兴建灵台。
散宜生了解到民意,上报文王。文王听闻后说:“既然军民都有这样的义举,就传旨给予工资。”军民们接受了工资。文王对散宜生说:“可以选一个吉日开始动工。”
军民们全心全意地搬运泥土,砍伐木材,建造灵台。这正如诗中所言:“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座间移。”还有:“行见落花红满地,霎时黄菊绽东篱。”灵台建造不过十来天,工程完工。文王非常高兴,与众文武官员一同出城,前往灵台观看。灵台上雕梁画栋,台基高耸,是一处壮丽的景象。有人以诗赞之:
台高二丈,形势符合三才。上部融合了八卦和阴阳的概念,下部根据九宫安排龙虎。四角代表四季,左右立着乾坤之象。前后呼应君臣关系,四周充满风云气象。这座台与天心合一,与地门相应,与人民的心愿相契合。上部呼应四时变化,下部符合五行之理,中部迎风调雨。文王德高望重,让万物都更加辉煌;圣人治理天下,事事顺应,无有违逆。灵台从此成为国君的根基,用以验证灾害吉凶,辅佐帝王主持大局。正所谓国家兴盛,今日灵台胜过鹿台。
话说文王与文武官员登上灵台,四面环顾,文王默然无语。上大夫散宜生出班奏曰:“今日灵台完工,大王为何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