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厚颜无耻之徒(1/3)
那胡子男人说罢,居然真的拿起一沓信纸,提笔静待,随时准备记录。
那个反驳李应的中年文人仿佛得到了某些信念的加持,一时间居然莫名其妙地变得大义凛然起来。
“小伙子,我姑且称呼你一声小伙子,你我都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对这片土地都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我就问你,你生活的愉快吗?你小时候吃得饱吗?这一切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连几问,中年人似乎找到了节奏,胸膛愈加挺拔,声音愈加高亢。
“这都是民族的劣根性,祖辈传下来的卑劣,你没吃过肉,自然不知道肉的鲜美,你没去过日本,自然不知道与我们隔海相望的邻居是多么高尚。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告诉你,他们谦谦有礼,丰衣足食,文昌武盛,人人平等。从骨子里就带着乐于助人的精神,而到我们这里,他们的精神却被我们这些愚民所抵制。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民族的劣根性,固步自封,不学人长处,只看人家短处欺软怕硬,欺善怕恶……。”
这文人见李应眉头皱起,误以为李应被他的话语引起共鸣,心里更加得意洋洋。
于是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不错,有人说帝国的军队杀了不少百姓,这是大错特错的,一亩荒芜的田地,杂草多于秧苗,但他们也都生长在同一块地里,想要让这些秧苗茁壮成长,就不得不除掉那些杂草。这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伤及到了一些好的秧苗,就被有心人拿个例当典型,痛骂新政,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像你一样的青年从秧苗变成杂草。”
这么说着,似乎感觉力度不够,又拿出一份报纸递到李应面前。
这是一份支持抗日的报纸,李应还没有仔细看,就见那中年文人激动地说道:
“小伙子,你睁眼看看,一对夫妻因为战争流离失所,流落街头,你看到的是战争,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一对夫妻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精神,没有战争的考验,或许这个男人就会娶了妻子还不够,还要纳妾。流离失所的好处就在于他们发现了最真挚的爱情和最纯朴的本质。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德吗?中国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是从死亡获得新生的,不破不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没有一场战争是为了杀害平民的,帝国只是想帮助咱们民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