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章 下放(2/8)
祸不单行,上个月侯建文也被贴了大字报,被停职审查。
上面下了审批文件,要将侯德明和那批兵工厂军人领导下放去邻省的干校。
干校名义上是以劳动为主体,以改造思想为目的而设立的干部学校,其实就是对一些被认为思想有问题的干部、学者等进行劳动改造的农场。
农场的条件并不差,甚至比很多乡下农民的房子好得多,毕竟是政府出钱统一盖的砖瓦房,并不是农民的土坯房。
只是下放来这里的人原本不是搞思想工作的干部,就是搞技术或者教育的学者,身居各大城市,脱离体力劳动,现在要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环境去陌生的农村种地,一般人是无法适应的
。
对于他们来说身体的劳累是次要的,精神的挫折可能更无法接受。
侯德明倒是还好,年过花甲人生很多起起落落都看开了,只是儿子侯建文有些无法接受。
他是年轻有为的高材生,明明兢兢业业,怎么就……被审查?
他什么都没做!
他想不通,也有些无法接受,自从被审查勒令在家以后他就有些钻牛角尖。
他申诉无门。
甚至因为说了一句我父亲早年虽然在另一边阵营工作,但是他一心报效祖国后来理念不同才投靠过来的,不管抗战还是解放,他都倾尽所有的支持。
就因为这句话,他被打了一顿,还是有人为他说话才被送回来。
虽然那人很委婉地暗示他,不是他有问题可能是有人要搞几位工厂领导才牵连到他们父子的,他依然不能接受。
他甚至觉得既然他们父子是被恶意牵连的,那就应该给他们正名!
侯德明说过他好几次,做人不要太死板僵化,此一时彼一时要多变通,侯建文却依然拗不过来。
他就是有些固执,有些理想化,不愿意折中变通,不懂审时度势,所以这些年在工业局一直没有升迁,否则以他的技术能力早就做到主任了。
林大姐把夫妻俩的贵重物品收拾一下,拿出去悄悄换成了钱和票,到时候让公婆带一部分,她和男人带一部分。
公婆十天后就得去干校,她和侯建文还不知道去哪里,文件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