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委托和拜师(2/4)
苏钧遗砚”、“风字砚”、“笠屐端砚,龙尾砚,洮河砚,以及跟米芾借过的紫金砚等等。”
“当年,苏家人甚至编纂出一本《苏家藏砚》专门记录苏轼收藏过的砚台。而且苏轼不止喜欢收藏砚台,还喜欢送人砚台。他儿子侄子,学生好友,都有赠砚的记录,甚至当年他路过广西避雨,还把一枚西汉的瓦砚送给了一个叫陈梦英的老夫子。”
“文物也讲究物以稀为贵,赠送记录这么多,又不是史书明确记载的那几块名砚,所以价格就要打7折。”
“其次,还是砚台本身。评判古砚的一大标准就是砚台质地的好坏。刚刚老刘也说了,单以材料来说这块在端砚里不算上品。”
“最后,就是姜唐佐这人了。这人在史书留名靠的是海南第一位举人,和苏轼学生这2重身份,他本身没有什么建树。你这端砚,算是老师送学生的一件礼物,礼物的历史价值既要看赠送方,也要看受赠方。说的难听点,苏轼送一块砖头给皇帝,那块砖头留到今天也价值过亿。但对象是这姜唐佐的话,就又要打不少折扣了。”
“所以综合考虑下来,我才定了个3千万。当然如果经过一些专业的宣传,你这砚台的价格肯定还会更高的。这你可以问问旁边两位,他们是专业的。”
杨朝明这一通解释,深入浅出,听的齐鸣跟个小鸡仔一样,只能佩服的点头。
“对,杨老说的对,我们保利在宣传运营上绝对专业,”
“我们西冷,也是,去年就曾把一块唐朝古砚,拍出过950万的高价。”
一边的王赵二人,立刻凑了过来,递上了名片,表达了想要代理拍卖的意愿。
只是齐鸣都以东西不是自己的为由拒绝,只说回去考虑并约定下周一详谈。
“我想跟杨老单独聊聊,不知道可不可以?”
在应付完两个拍卖公司经理,齐鸣提出了这个要求。
杨朝明点头后,其他人都自觉地走了出去。
“杨老,我有点事情想拜托您一下。”齐鸣上前郑重的鞠了个躬。
“说来听听,看在你让我也算长了见识的份上,能帮我会帮。”
大约过去了20多分钟,齐鸣才满脸笑意的从杨朝明的办公室里走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