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多吃少问,马到功成!(1/3)
上部:云卷
腾格里沙漠,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沙丘,苍茫浩瀚,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它仿佛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可沙漠里骆驼客的传奇,却是一辈一辈不同。
沙城古称镇番,有关骆驼客的文字记载,最早起于明代。
《镇番遗事历鉴》记载:“官府始定养驼例。每五丁养一驼,三年增倍。凡五丁养二驼者,免应差,地亩征粮一半。五丁养五驼者,征粮皆免。一丁超养一驼者,按例奖赏。以故镇邑囊驼日有增加,不几年,其数至于十万计。”
在古代的北方,尤其是西北,骆驼是最重要的运输工具,被誉为“沙漠之舟”,所以官府才免除徭役,鼓励沙城县人民养殖骆驼,承担运输任务。
数以十万数的骆驼,不管是明代还是后来,都是十分壮观的。
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军阀混战,马贼横行,可沙城骆驼客却在乱世中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庞大的规模,有了自己独特的规矩,被誉为“大帮驼铃”,名闻天下。
而我们的故事,就从混乱的民国年代开始。
1919年,一望无际的腾格里大漠中,一百余峰骆驼组成的一支商运驼队,翻沙越丘,逶迤而来。
驼队最前面的人叫王祥蒲,四十来岁,身穿缎面的皮袄,戴着石头墨镜,骑着一匹罕见的大白骟驼,是这支驼队的东家。
王祥蒲的身边骑着黄骠马的,是驼队的“领房子”李七。
李七也四五十岁,身材高大魁梧,腰背直挺,目光炯炯,不怒自威。
他眯着眼睛,看了看漫漫沙海,皱起眉头说道:“蒲二爷,您这趟货,走得可是有些蹊跷,放着现成宽天阔地的驼道不走,您为啥偏走这鹰都飞不过去的百里大沙呢?”
“七爷,您可是这驼道上的老江湖了,道上的规矩,您可是比我懂啊!”
王祥蒲笑道:“我这趟拜请了您做领房子,您只管带领我们穿越这百里大沙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您就别打听了!”
“东家的事情,不该问的不多问,这是道上的规矩,我自然知道”
李七顿了顿,又说道:“不过,这些年兵荒马乱的,到处都是兵匪马贼,驼客们都是按照驼道老老实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