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1380大明乌托邦(4/6)
即便是充军,我依旧会让人盯着他一举一动,稍有不对立即抓捕。”
闻言,魏广德心里吃了一惊。
要知道,何心隐没有要入仕途的意思,就算他得罪张居正再狠,也不至于如此相恶才是。
“你稍等,我给你看个东西。”
张居正对魏广德说了句,转身回到里屋,从书架上一阵翻找,很快拿出一本册子,从其中抽出几张纸,这才折返回来,将手中纸笺交到魏广德手中。
魏广德接过来一看,是何心隐生平的详细记录。
何心隐本名梁汝元,嘉靖二十五年江西乡试解元,后跟随颜山农学习。
而之后的记述,就是何心隐在嘉靖三十二年回家乡办聚和堂,而其中聚合堂一段记述让魏广德大吃一惊。
其中记录何心隐潜心研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学问八年,随后回到家乡,创建了具有乌托邦色彩的聚和堂。
这个聚和堂并非简单的社学,而是一个类似后世集体农庄的组织。
在这里,无论出身、性别、地域,所有成员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他们共同劳动,生产成果归集体所有,按照需要分配。
这种模式有点像世纪之交的人民公社,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
这,或许就是何心隐跟着颜均学习八年的成果,渴望找到真正改善社会的方法。
多年以后,东林书院的领袖之一邹元标曾称赞聚和堂为“彬彬然礼教信义之风,不过聚和堂在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社会风尚转变倒是真的。
只不过到了嘉靖三十八年,,朝廷增加税赋“黄木银两”。
何心隐领导聚和堂反对加税,结果触怒了地方官僚,被冠以“聚集刁民闹事”罪名,被流放至偏远贵州,聚和堂被强制解散。
看到这里,魏广德隐隐有了猜测,知道张居正为什么要对付何心隐,甚至可谓不择手段也要弄死他。
或许,一开始何心隐只是想利用自身的条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体系,创建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型,一种超越现存制度束缚的乌托邦。
但是,聚和堂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激烈碰撞后让他幡然悔悟。
在他流放贵州时,幸亏好友时任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师爷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