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复制的威力(2/4)
脱稿,各项数据信手拈来,让所有人都佩服不已。
薛凤起更是看得满眼崇拜。
“如果我二十年后还能有这样的状态,那简直就是天大的造化了”
他定了定神,打开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开始汇报。
“邓院士,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来指导我们月球背面一号基地的工作,从建站第一天开始,我们就牢记自己的使命,清醒认识到我们在星火计划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在接到‘舱元’计划的任务以来,我们更是将主要力量和资源都聚焦其上,到今天为止,进展基本顺利,整体可控”
邓爱伦一字一句仔细地听着,突然问道:“我现在问这个问题可能有点晚,你们在进入具体工作之前有没有充分权衡各种方案和路径?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舱元’计划的目标也不应该只有一条路。我看到你们目前是在两条路径中选择了一条更合适的路,我也认可,但,有没有第三条路?我只是抛出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啊。”
薛凤起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邓爱伦目光如炬,洞若观火,向这样的领导汇报,压力实在不是一般的大。
但好处在于,只要你准备充分,逻辑自洽,立意有亮点,又有站得住脚的论据支撑,获得他的充分授权与认可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邓院士,在真正动手干活之前,我们花了不少时间构思方案,但暂时没有找到第三种方案。正如我刚才材料所展示的,‘舱元’计划的目标是实现大规模、可复制的基建能力,让我们可以在新的星球表面迅速建立满足人类生活、科研和文明延续和居所。所以,要么是在目标星球就地取材,就地建设,要么是在一个取材相对可控与确定的地方搭建好各类舱的基础模块,或者叫‘元模型’,然后将这些元模型运送至目标星球,在那儿只需要部署和组合即可。我们之所以选择了后面这条道路,就是因为,目标星球——哪怕是最近的火星,其地表有没有满足条件的材料,我们并不清楚,所以,在月球上搭建元模型,会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嗯,我认可你们这个思路。”邓爱伦点了点头:“毕竟,目标星球的环境千差万别,我们不能贸然认定他们具有我们所需的原材料,更无法承担如果缺乏这些原材料所带来的后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