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海寇入侵(3/4)
的折子还值得一看。
若还是陈词滥调、老调重弹,那就统统滚蛋!
负责户部的阁臣,便加紧计算出兵要用的粮饷数目,负责兵部的阁臣也在统计兵员和船只军械,数目到手,来说服其他臣子配合就容易许多。
毕竟,有的大臣是真觉得对外出兵不好,怕虚耗了国库,回本困难,万一有个天灾人祸同时发生,反而动摇了国内的统治。
这些人用心是好的,所以也就能被数据说服,让他们知道朝廷不是胡乱出兵,好大喜功,而是确确实实有这个利益需要,也是能看到回头钱的,就行了。
至于那些看到数据还要和岑明澈这个皇上顶着来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了。
对于这种人,就应该紧紧皮,必要的话,让他们的脑袋搬个家也是可以的。元宝小说
如此户部和兵部紧锣密鼓的算了七天,朝堂上也就这么吵了七天,主和派主战派中立派唇枪舌剑,口沫横飞。
在数据没下来之前,岑明澈并不多说,只看朝上的诸位臣子如何辩驳。
以此来判断,他们各自是哪一方的人马,代表着哪一方的利益关系。
做皇上么,平衡臣子间的权利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这段时间,送上来的折子也格外多。
对于那些各抒己见的,岑明澈全都不看,只捡着那些言之有物的,实实在在了解经济、军事和海防的折子,细细的看过,写了朱批发还。
有的臣子的担忧很有道理——安南多密林瘴气,大军开拔驻扎都十分不便,况且瘴气之下,军士们不惯气候,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非战斗减员。
如果使用当地军士,安南本地士兵的战斗力又稀碎,还不会使用火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是兵家大忌。
还有,现在军中依仗火器甚重,然而现在核心的黄火药只有少数工匠能做得,配方复杂,只能从京中发到安南。
然而火药最怕受潮,剧烈撞击之下甚至可能当场爆炸,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如果不用火药,只用冷兵器,调派的人力就要有所增加,这又是一笔账目了。
对于这样言之有物的反对折子,岑明澈还是很乐意看一看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