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海寇入侵(2/4)
去那些地方收买土地粮食,雇佣当地人做工,生产和购买的粮食直接水路输送往内地。
这些粮食不用于盈利,而是作为储备粮食存在的。毕竟水稻带壳,晒干后能更加长期的保存。在这方面,水稻还是胜过玉米和红薯土豆等物的。
有了足够的存粮,一旦国内出现灾情,国家才能放粮救灾,也能拿出足够的粮食冲抵粮价,避免奸商坐地起价,哄抬粮价,以至于民不聊生。
所以安南交趾一带,一旦陷入战乱,会直接威胁大乾的利益。
这个乱,岑明澈还是非出兵不可了。
毕竟,他原来的目标是,潜移默化的将安南重新归为大乾的行省,这样不动兵戈,比较省钱,而且因为有个渗透的过程,统治起来也容易,当地百姓对大乾的认可度也高。
但现在,有人要从他的盘子里抢菜吃了,他就不能细嚼慢咽,而是要把对方伸出的手剁掉,再一口将这盘美餐吞进肚子里。
岑明澈将这份折子放在龙案的右上方。
“明日小朝会,议一议出兵安南的事情。”
不出所料,便是阁臣,也有不同意出兵安南的。
在他们看来,不过嗟尔小国,便是被洋人占去了又如何呢?
这也是种花家有史以来的通病了。
除了几个开国皇帝,和汉唐那样用使臣性命去碰瓷的猛人,其余朝代,到了中后期,颇有点“混吃等死”的意味,再没有开疆扩土的意思,如果皇帝想要动兵,便有一群人上书,说皇上穷兵黩武。
这种情况的本质,是文臣不愿将自己这方的政治利益让渡给武将——文臣也是很有危机感的,他们知道一旦动武,那么武将的地位就会飙升,对他们而言,实际上是大大的威胁。
很多时候,面对这样山呼海啸一般的反对,当皇帝的一般就妥协了。
但岑明澈不是一般的皇帝。
这些空耍嘴皮子的文臣,就是将嘴皮子磨破,也休想动摇他的心智。
如果废话太多,那就去查这些人的账目!
好好看看,这些每天伸着脖子管与己无关之事的人,本职工作做的怎么样!
至于御史,本来就是职业耍嘴皮子的,倒还罢了,有些言之有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