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毒过绝户(2/3)
朱瞻埈对此也是早有准备,他向朱棣说道:“咱们可以把藩王分为两种,外藩和内藩,内藩就是大明内陆地区的藩王,他们进京一次的排场可以大一点,比如说带一千个侍卫随行之类的,必须要有多少规格。
至于外藩就是边疆的藩王,考虑到当地穷苦,藩王戍守边疆不易,就不需要带那么多人进京了,一次带个百人就可以了。”
听到朱瞻埈这么说,朱棣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就是政策的灵活性了,穷的藩王少带点人,自然花的钱就少了,有钱的藩王多带点人,花的钱就多了,这样一来只要朝廷注意调控,藩王就只是被朝廷拴住的狗,只能老老实实的给朝廷看守着大明这份家业。
“行,这法子不错,回头你写个条陈,把这事说清楚,拿到大朝会上议一下,没什么问题的话就这么办吧。”朱棣听完了朱瞻埈的所有建议,觉得这确实是一个比削藩更好用的法子,于是便打算让朱瞻埈上书提出这个方案。
然而朱瞻埈却摇了摇头说道:“爷爷,这事不该我来提,有人比我更合适。”
“谁?”朱棣看出了朱瞻埈不想背锅,却也不以为忤,只是想知道朱瞻埈打算推谁出来抗这个锅。
毕竟这政策说起来确实对朝廷很好,对于各家藩王来说能够重新掌握军队做回实权藩王也是不少藩王所心心念念的,但说到底朝廷真要这么干了,各家藩王骂娘都是轻的。
“宁王。”朱瞻埈给出了一个让朱棣略有些挑眉的名字,并解释道:“宁王一直以来都不安分,当年爷爷您靖难的时候拐了宁王藩的朵颜三卫,这事人家可一直记着呢!
您派人给宁王暗中透个信,就说朝廷要重新分封藩王,只要宁王上折子,他就可以重回大宁,甚至朝廷还可以把朵颜三卫还给他,以宁王的性格来说,他肯定会想要上这个折子的。”
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当年的宁王藩就在燕王藩边上。
燕王起兵靖难的时候手上兵马不足,被李景隆围困北平,徐皇后都亲自披甲上阵守城了,朱棣则拐去了宁王藩把宁王绑了,还裹挟了宁王的三个王卫,也就是全都是精锐骑兵的朵颜三卫。
毕竟当时宁王的兵马是诸藩第一,宁王藩加燕王藩两藩合力,才给了朱棣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