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永乐大典(2/3)
了一部副本,之后无论正本还是副本皆被皇家珍藏,后来朱棣迁都北京,还把其中的一部带去了北京。
之后几百年里,这部旷古奇书因为战乱、天灾等诸多原因逸散,到后世朱瞻埈穿越之前的时代,已经看不到完整的《永乐大典》了。
唯一可能存在着《永乐大典》全本的地方,还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永陵,因为嘉靖年间曾经重录过《永乐大典》,而嘉靖皇帝也非常喜欢《永乐大典》,很有可能把它的正本带进墓里当陪葬品了。
至于后世逸散的那些,海内外已知存世的《永乐大典》总计418册、800余卷及部分零页,分散于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
而这部旷古奇书全书一共有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
如今,穿越到了永乐一朝,还是皇室身份,朱瞻埈终于有机会一览这部古今第一巨著了!
“《永乐大典》在哪?可以借出吗?”朱瞻埈向一旁的官员询问着,他已经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想要先睹为快了。
“回二皇孙殿下的话,《永乐大典》藏于文渊阁,您可以在这阅览副本,抄录也可,但不可借出带走。”官员向朱瞻埈解释着,毕竟是珍贵的皇家藏书,皇帝想看那自然是无妨,可其他人要看就没法从文渊阁带出去了。
朱瞻埈对此不仅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大加赞赏道:“正当如此,爷爷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命人编纂了这部《永乐大典》,乃是古今第一奇书,每一卷都珍贵异常,确实不应该轻易借出,造成损坏散失。”
不过朱瞻埈在想了想之后,却又对这名官员问道:“这位大人,你也是读书人,你说说看《永乐大典》藏于深宫,是好是坏?这样一部鸿篇巨著,是否应该让天下读书人都有机会借阅呢?”
“殿下,这《永乐大典》包罗万象,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诸多内容,如果能够开放给天下读书人借阅确实是一件好事,只是其中也包括有兵甲制作之法,这些内容若是让人学去了恐有祸事。”官员并没有反对朱瞻埈的想法,却也指明了这样做可能存在的问题。
朱瞻埈对此自然也有了解,他微微颔首之后说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