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最先进的工厂(2/4)
是代代吃饭的依靠。
对于工厂里头的冶铁工艺,朱高炽虽然不懂详细过程,只能靠万三,但他却不是不识物。
从晋朝的炒钢法,到唐宋的铸制改锻制,然后就是现在明初的生铁淋口法,以后日后苏州工匠发明的苏钢法。
按照后世的标准,发明就是科学家的话,那么中国古代有无数的发明家。
犹如鼎鼎大名的瓦特,他改进出的瓦特蒸汽机,是蒸汽机发展历史行巨大的变革。
他同样是一名工匠,出身于工匠家庭,他的父亲是熟练的造船工人,瓦特也是从一家仪表修理厂的学徒做起。
工匠。
才是现代科技以前,人类历史的发明家,所以工厂在技术上被万三掌控,朱高炽内心没有反感。
只要万三愿意培养徒弟,他的徒弟们在工厂干活,那又有什么区别?
而且这份技术并不是只在万三手里。
冶铁车间的工艺,涉及到低碳钢和高碳钢的生产工艺。
熟铁是含碳量很低的钢的俗称,世界上最早炼钢的国家是中国,先秦到西汉中期的块铁渗碳法,就是一种初级的制造钢的工艺。
到了明初,根据《中国钢铁史》的说法。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前朝不进反退的各行各业,包括冶铁行业,重新得到恢复,已接近宋朝的水平。
再根据《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的观点,明朝冶铁的过程中,包括熟铁,生铁,和钢,实际上是“铁碳合金”。
万三能成为匠头,因为他吃透了这项技术,成为了一名行业推动者,但不代表全国只有他一个匠头。
如他所言,福建广东的铁矿石质量比北平要好,变相代表了两地的冶铁水平不比北平差。还有技术水平与万三相当,甚至超过他的匠户也不是没有。
“特制的杂料是什么?”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万三没有隐瞒,老老实实说道:“草灰,黏土,干稻草。”
这些用料瞒不了人,万三也在乎这些,重要的是技术,光看就能学会,哪里那么简单。
有些东西不说破,看一辈子也学不会。
朱高炽汗流浃背,望了眼忙碌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