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太乙五行拳与挑衅(3/4)
实也都不一样,只有让其适合自己,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
更何况,许多人在学拳时都学的不到位,自然事倍功半。
待这一遍“太乙五行拳”打完,经前后对比,赵晨立刻就发现了区别。
在“入静观想”情况下的锻体效果是之前的十倍不止!
“另外,所谓‘锻体’,或者说锻炼,本质上其实是身体各器官和肌肉对于我所作出这些动作的反馈而已……而它们之所以能知道我做了哪些动作,则是通过神经传输……
“所以,我只要每天在‘入静’下打一遍‘太乙五行拳’,让神经记住每一个动作‘信号’后,就可以不断复制这一过程,让身体以为我一直在进行着锻炼,就能达到坐着不动,却胜似锻炼的目的。
“而那个让神经记住‘信号’不断重复的办法,就是‘太初金玉引导法’这门心法的核心所在了。
“难怪师傅说天生灵魂强大,有‘入静’天赋的人是修道种子……
“这般不间歇的‘锻炼’,只要食物能量跟得上,怕是一天顶旁人两三个月啊!
“这么看来,修行宗门和修行家族子弟在十三四岁,身体初长成后就能够‘百日筑基’炼成‘真气’也就顺理成章了……
“毕竟师傅说过,他们要么直接挑选天生灵魂强大或者体魄强大的修道种子作为弟子;要么为自家弟子、族人从小进行药浴,服食灵谷,壮大魂魄;要么有宝物或者强大修士用自身神通辅助弟子观想……
“而那些根本不得修行法门的武者们,哪怕锻炼十几年,因为低下的效率和有错漏的功法,恐怕都难以锻体圆满……难怪他们会自称处于‘问玄’境界……根本不得其门啊!
“普通武者只有得传‘太乙五行拳’这般真正有效的功法,并按照标准动作十几年如一日地锻体,才能通过强健体魄来壮大灵魂,最终达到‘入静’所需的最低标准,来到修行门派和家族的……
“这差距……想想都觉得绝望。”
就在赵晨边打着拳,边在心里总结感悟的时候,院子内却有两位正在假装对练的武馆弟子也在偷偷打量着他。
其中一个留着光头,身材魁梧,约莫二十五六岁的男子在拆招之余,向他的演练对手小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