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和光同尘(3/4)
老和李鸿仁家的渊源呢?
那几十万百姓,李鸿仁真的要弃之不顾吗?
贺临并不想在这个时候跟李鸿仁呛起来,也并不想以胜利者的姿态挖苦李鸿仁。
比起对朱立群,贺临对李鸿仁的感觉复杂的多。
她知道,李鸿仁和朱立群是两种人,李鸿仁还没有完全丧尽天良,还保存着些许爱民之心。
不然不会主动对朱立群隐瞒贺临带温云熙来找他的事。
李鸿仁中间派当的太久,正因为长期对太子和六皇子两党避如蛇蝎,此次才会误入歧途,因为太不想得罪两党,从而选择了不积极调粮。
贺临是想要打醒他,才在明知道景历帝不会对李鸿仁下重手的情况下,还要上这道弹劾的奏疏。
两人的目光在半空中交汇,李鸿仁沉默良久,心里很清楚,自己无法反驳贺临,缓缓叹了口气:“你说的对……”
大多数坏人都不会觉得自己是坏人,他们中有些是麻木了,有些是愚蠢,根本不觉得自己干了坏事,但更多的,是会找千万种理由为自己去开脱。
李鸿仁能认识到自己错误就已经很难得了,作为上级,能在贺临这个下级面前承认自己错了更加难得。
贺临弯腰深深作揖:“东南抗倭大局需要大人,福建也需要大人,皇上明白,下官也明白,下官弹劾大人,是希望大人能振作起来,护大庆之国土,救百姓于水火。”
丁立生作为闽浙总督,经常两省穿梭,总领军务。
一旦和倭寇打仗,李鸿仁这个与他搭档多年的巡抚,便要做着最重要的后勤工作,维持大后方的稳定,所以景历帝才没有动李鸿仁。
不仅如此,李鸿仁作为中间派,也很好抑制了福建的党争。
东南需要他,福建也需要他,这绝对不是一句恭维话。
李鸿仁转过身,见贺临朝自己深深作揖的模样,喉咙微紧,有些哽咽。
其实他也很清楚,变成如今这样,最大的错不在贺临,而在自己。
所以他才会对朱立群说出那句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贺临即便不弹劾他,皇帝多半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漳州的事情,皇帝有的是法子知道,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