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终于爆发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3/6)
他们知道,只要掌控了科学院的一部分,就能在大秦朝堂中拥有一部份的话语权。
可惜,他们也只能想想而已,赵昊是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帝国老臣进入科学院的。
所以赵婴只能将大秦科学院从神坛上拉下来。
这样就算赵昊扶持了自己的亲信,也难以对帝国老臣造成什么威胁。
第二个义务教育,对于帝国老臣来说则就更加重要了。
义务教育从提出来到实行下去,就是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赢政强行执行下去的。
再加上一个科举制度,将世家大族直接扫进了历史的尘埃中。
而第一批义务教育的人才,如今已经成长了起来,他们拥有更加先进的思想和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
一旦这些人通过科举踏入朝堂,对于他们这些帝国老臣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因此,赵婴便提出了第二个建议,
先一步步对义务教育制度进行打压,然后再对义务教育制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进行抹黑,让世人都以为义务交易培养出来的不过是一些庸才。
大秦花费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最终培养出这么一批庸才,那么义务教育的影响力和地位将会彻底跌落神坛。
到时候,代表帝国老臣的士族阶层将会再次卷土重来,对知识进行垄断,再一次形成士农工商,士族高高在上的局面。
可以说,这一项决定,赵婴绝对是抓住了朝堂中仅剩的帝国老臣的心。
因为他们都是士族,身为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不会希望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受到其他人的挑衅。
因此,只要有人提出这个建议,一定会受到所有帝国老臣的拥戴和好感。
而更重要的是,赵昊与嬴政不同,虽然他们都是大秦的掌控者之一,但嬴政的性格太过霸道专横,朝中自然没人敢冒着自己掉脑袋的风险去针对他的举措。
但是赵昊不同,首先他在朝中的根基虽然有,但并不深,也不够稳固。
毕竟被他扶持起来的朝堂大臣,都是一些陌生面孔,在大秦帝国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而他们这些帝国老臣,世代在秦国,不说家喻户晓,老百姓也更相信他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