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海中寻宝(五)(2/3)
别在船的两边抛钩撒网。而两艘船的中间,他和赵勇、程玉栋已经整装代发了。
同时,刀犁和牟雨婷也穿戴好潜水设备,准备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三个人下水时带了一根长度足够的安全绳,以及专业的水下照明设备。
当三个人再一次顺着前一天留在海里的绳子来到了沉船的位置,不知道是心里因素,还是视觉上的冲击,今天看到沉船的时候,三个人忽然都有了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一千年前,中国的古人就能驾驶这样的木制宝船,冲破惊涛骇浪,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甚至是更远的地方,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
在对沉船行了一会儿注目礼后,三个人才寻找进入船舱内部的入口。
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向北寒和程玉栋进入船舱,由赵勇拉着安全绳,在舱外观察情况。
虽然这让赵勇的心里非常不爽,但执行这个方案的理由很充分,向北寒必须第一时间看到船舱里面的东西,而程玉栋做事稳重,由他陪着向北寒一起进入船舱所有人都放心。
经过将近一千年的海水浸泡,船体结构是否牢固,谁都没有底。向北寒和程玉栋小心翼翼地进入了船舱内部,先是轻轻触碰了一下周围的船板、龙骨,发现还是挺坚固的,这才大胆地往里面探索着潜入。
其实,向北寒心里还是有数的。考古界有那么一句话,叫做“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意思就是说,在古墓或者遗址中保存在恒定的相对干,或者相对湿的环境中的文物,保存时间可以非常长。而且,相对湿的环境,保存得更好。因为水环境可以隔绝氧气,竹木类,纸张类,青铜类,纺织类文物,可以保存得非常好。而处于干湿不恒定环境的文物,则会由于反复水浸,反复干燥,造成竹木纸张纺织类文物的破坏。
眼前的这艘沉船一直浸泡在海水里,而且是水流相对平稳的海沟里,这就决定了这艘船自从沉入海底后,就一直在一个非常恒定的环境里保存着。
此外,宋代造船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在选材、船身形状、船舱、船板等方面均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发展出特定的制造工艺。首先,选用的木头作为船身是很有讲究的,选取那些结实而耐用的杉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